最好不過日常:有時台北,有時他方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最好不過日常:有時台北,有時他方

作者:韓良憶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29日
ISBN:9789573334668
語言:繁體中文

  是有滋有味的尋常風景,
  才讓人念念不忘。

  雨水,芒種,寒露,小雪……
  52幀珍藏的記憶切片,韓良憶最真摯的散文集。

  從台北遠走他方,再從他方返回台北,
  到此刻才終於明白,
  從前種種,甜美的,苦澀的,一切俱往矣。
  從今往後,惟願珍惜日常。

  家族記憶是日常。逢年過節看著父親切剁十香菜,夏日裡瞞著母親吃下一碗澆了糖水和酸梅汁的清冰,舊式火車上和姊姊坐在敞開的車門邊迎風唱歌……每一幕都是她難以忘懷的風景。

  食指大動是日常。挑西瓜的關鍵在「胸前」,馥郁甜香的桂圓肉含藏著手工時代的人情味,冬雨裡剛起鍋的麻油雞最能飽人胃腸,喝下一碗細火慢煨的醃篤鮮,則讓她覺得嚥下了人生百味。

  旅行走看是日常。踩進異地市集接地氣,讓豐美的時蔬鮮果撫慰味蕾。也喜歡在台北隨興晃蕩,揀拾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回憶。

  追憶想念時,讓人最痛的是日常。可凝望當下,最好的也是日常。走過人間寒暑,嘗遍四季之味,歷經生死契闊,她終於心有餘裕,因此能體察每一個當下的快樂。

  在尋常的生活中,她感到逝去親人的愛從未消散;而當她回望島嶼的飲食身世,也更加懂得匯聚在此處的豐沛能量。於是,我們也跟她一起,在不經意的日子裡,深深記住時光流過的點點滴滴……

名家推薦

  【美食作家】Liz高琹雯、【飲食文化作家】毛奇、【作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朱全斌、【作家】莊祖宜、【作家】番紅花、【作家】廖玉蕙、【作家】蔡珠兒、【主持人、作家】蔡康永、【飲食作家】盧怡安 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生活美食家 韓良憶

  飲食旅遊作家和譯者,曾旅居歐洲十三年,目前和荷蘭丈夫定居台北。自認是饞人,對美食有信仰,樂於動手烹飪,愛旅行,愛散步,生活中不能沒有書本、電影和音樂。曾在報紙和電視媒體工作,還當過電影助理製片,目前在台北BRAVO FM 91.3電台主持節目,並為台灣和中國大陸多家報刊撰寫專欄。繁簡體中文著作加起來近二十本,譯作更多。

 



日常的幸福

  整理書櫃,找到一本荷文的綠色生活指南,過期好幾年了,怎麼先前沒有「資源回收」呢?隨手翻開,看見一小段文字底下被我畫了線──「在最微小的事物中也找得到幸福,幸福始於喜歡自己,並細細體會尋常事物含有的力道。」

  想起來了,就是為了這短短的幾句話,我不辭千里地將這本刊物從荷蘭帶回台北。還記得當年讀到這一段時,心裡想著,這不正多少呼應著「小確幸」,亦即村上春樹所說的「小而確實的幸福感」嗎?

  近些年來,年紀越長越覺得有許許多多能夠給人幸福感的事物,其實一如陽光和空氣,是無所不在的。它們往往藏在並不引人注目、看似平凡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可惜我們經常因為疲憊、麻木、得過且過,或只是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而未能覺察到它們的存在,往往要等到付出過、努力過甚至失落過後,我們才能有所體會。

  關於小確幸,村上自己曾舉過一個實例──「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的啤酒」。冰啤酒並不是稀世珍寶,街頭便利商店的冷藏櫃中不就有各種罐裝和瓶裝啤酒任君挑選,然而倘若不是為鍛鍊身體而賣力運動到熱汗淋漓,哪能感受到滑入喉間的啤酒竟如此清涼,如此沁入心脾?

  至於我,這雖然渺小但始終設法踏實行走於人世的我,能夠讓這樣的我感到幸福的日常小事有什麼呢?仔細想想,還真不少。
  初春午後向晚,在堤岸邊向農夫阿伯買了一大顆翠綠翡紅的萵苣,捧在手中,有如捧著美麗的春花,慢慢走回溪對岸的家。

  夏日驕陽炙人,撐著傘去郵局寄包裹,繞到隔街的小冰店,一進門,刨冰機颯颯有聲地刨出細碎的冰花,冰未入口,燥熱已少了大半,盛夏的冰果店和刨冰真是台灣人的小確幸。

  秋天,心情如天色般陰沉,聞到烤栗子的香氣,突然記起關於季節和童年的往事,想起這世上有過兩個人,他們曾賜我骨血,又曾無條件地愛我,頓時感到自己長出新的力量,只因我發覺那樣的愛並未隨死亡而消失,始終是我的幸福。

  冬季, 颳著風還下著雨的下午,從市區辦完事返家,骨子裡有一股散不去的寒意,於是給自己熱了一碗熱熱的紅豆湯,唏哩呼嚕地下了肚,身子暖了,心也跟著穩妥了。

  還有更多看似尋常,卻讓我心頭一暖的幸福小時光。比方說,在外奔波了一整天,終於回家,好好洗個熱水澡;連日陰雨後,一早醒來,看見陽光灑在種在窗前的香草盆栽上;上市場,買好菜,結好帳,轉身正欲離去時,小老闆叫住我,遞來一包九層塔說要送我,他想起我這位老主顧愛吃這一味。

  就是像這樣妥妥地藏在尋常事物中、微小而真切的幸福感,讓我在這無常的人生中,得以直面不可逆的時光與無法扭轉的命運,設法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凡此種種,有時在台北,有時在他方,都讓我深深地感覺到,最好不過日常。

  於是,有了這本書。

  而一本書能印行出來,對著讀者絮絮私語,從來不是寫作者一人的功勞,而是眾人努力的成果。且容我在這裡謝謝皇冠出版社的夥伴,不論您是在編輯、行銷企劃、印務、發行還是行政部門,我都要謝謝您的信任與支持。尤其是怡蓁、婷婷和瑄文,謝謝妳們。

  我更要感謝我那有才華的插畫家朋友洪添賢@Croter Illustration & Design Studio,在忙碌的接案人生中硬是擠出空檔,為本書繪製風格低調不張揚卻溫暖的插畫,讓書裡的文字乃至作者本人彷彿也清新脫俗了起來。

韓良憶寫於二○一九年夏至過後

有姊如此,何其有幸 告別式過後那天,我夢到自己沿著護理大學校園的圍牆,獨自走在人行道上。濃蔭如華蓋,覆蓋了一半的馬路,也遮蔽了太陽或月光,令我一時分不清那會兒究竟是清晨還是傍晚。 這條路,我是熟悉的。 曾經有一個月,不知有多少次,我從家裡出發,穿過一家醫院的庭園和停車場,走上這條小街,前往另一家醫院,搭電梯上七樓,陪伴我病重的姊姊。 夢中的我一如以往,拎著一袋洗好烘乾的衣物和毛巾,頂著初春料峭的寒風,腳步匆促,只顧著往前疾行。可是這一回,我走呀走的,怎麼也走不完這短短的街道。十幾米外的路底,交通號誌由紅變綠,又從綠轉紅,如是好幾回合,我眼睜睜地瞧著,然而咫尺天涯,就是到不了。 這時,某個聲音浮現,我猜想它或許來自我不知哪一層面的意識。那聲音在提醒我,「這是夢,妳不必再去醫院看良露,她走了。」 我倏然醒來,轉頭一瞧,微明的曙光已自窗簾的縫隙鑽進屋裡,公園裡傳來鳥兒吱啾的聲音,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歲月似仍靜好,地球持續在轉動,而我的姊姊不在了。就在這瞬間,淚如泉湧,我不想驚醒枕邊人,只能無聲地任淚水奔流。淚眼朦朧中,往事歷歷在目。 我彷彿看見還是小學生的我,走進良露的房間,從架上挑了一本書,捧回媽媽的房間,舒服地躺臥在大籐床上,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我選中的可能是《台北人》、《莎喲娜拉.再見》或《流言》,也或許是一本讓我讀得似懂非懂的「新潮文庫」譯書。良露從小就大方,房間從不上鎖,鼓勵我隨時去拿書,或挑一張唱片來聽,我很喜歡楊弦的《中國現代民歌集》,尤其是裡頭的〈迴旋曲〉,可以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總也聽不厭。 我還看到留著西瓜皮髮型的我,在良露大一或大二,而我不是國三就是高一的暑假,醜小鴨追隨著美天鵝似地,跟著姊姊從台北出發,自北至南,由西往東,做了一趟「環島旅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