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劍(壹)乾坤一擲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王道劍(壹)乾坤一擲

作者:上官鼎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20日
ISBN:9789573273646
語言:繁體中文

以生花妙筆,揭秘明朝建文帝失蹤懸案,融廟堂爭霸與江湖傳奇而絲絲入扣;
以「王道劍」至高奇技,跳脫金、古,淬鍊新武學系出!

  封筆四十六年,武俠小說大師上官鼎,以長篇巨作《王道劍》重出江湖,全書約八十八萬字,共五冊。

  以明朝「靖難之役」為創作背景,融史入俠,書寫出一段與真實歷史環環相扣的武俠世界,並根據近年學者最新考古發現,揭秘明朝建文帝失蹤大懸案。讀者閱讀此書,將感受兼集俠義、武藝、歷史、正邪、王霸之爭的武俠震撼。

  上官鼎的創作一貫表達了從東方哲學和章回小說傳統所延伸的武俠史觀,《沉沙谷》彰顯少年英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理想信念,《王道劍》延續此脈絡,以儒學「王道之學」另闢蹊徑,創造武林至高境界「王道劍」,闡述「為武林繼絕學、為亂世開太平」的豪情壯志,除總結上官鼎的武俠抱負,也成為嶄新的書寫起點。

  《王道劍》為遠流繼金庸之後,強力推薦的武俠小說。「武俠」是俠情義理,是社會善邪的分野,是談古論今的論理基礎,是韜光隱晦者捧讀之書,更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的精神體現。上官鼎《王道劍》具體展現武俠精神的豪情萬丈,堪稱近代武俠小說集大成並自闢新路的獨創作品。希冀再創華人讀者「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的武俠小說閱讀風潮!

  電光石火之間,一個前所未有的念頭閃過,
  這一回不是船過水無痕,而是留下了石破天驚的新想像:
  我要創造一套可以生生不息、永遠發展的新武學,它的攻勢是王道的;
  我要創造一套「王道劍」!

  傅翔與青梅竹馬的鄭芫,目睹了所居小村慘遭錦衣衛縱火屠戮,而朝廷追殺的對象竟是年幼的自己!隱居多年的明教軍師方冀,帶著傅翔來到聖地神農架,共研明教十大絕學。為報滅教深仇,方冀終於進京,與臥底在錦衣衛的章逸,密謀一場視死如歸的刺殺行動!與此同時,神農架誤闖入一個身中劇毒、奄奄一息的全真老道士,竟牽引著傅翔捲入一場天竺武林欲瓦解中原各大門派的驚人圖謀……

  ●公視【文學 Face&Book】第27集:劉兆玄,王道劍

各界推薦,好評如潮
 
  ◆學界
  徐泓(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徐富昌(臺大文學院副院長)‧林保淳(師大國文系教授)‧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系系主任)‧陳世杰(文化大學戲劇系副教授)‧唐毓麗(靜宜大學台文系副教授)‧駱靜如(北一女中教師)‧陳立倫(高雄中學教師)‧許芝薰(正心中學教師)    
 
  ◆文化界
  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鄭丰(武俠小說作家)‧李偉文(作家)‧楊渡(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 
 
  ◆影視界
  侯孝賢(電影導演)‧王偉忠(電視製作人)
 
  ◆企業界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嚴凱泰(裕隆集團董事長)‧尹衍樑(潤泰集團總裁)
 
  提筆揮舞「王道劍」
  兆玄兄選靖難之變和建文君臣事蹟為小說的背景,應該不只是寧德之緣,而是身處國族認同混亂、政權輪替、天下動亂的今世,有感於跟隨建文帝出亡諸臣,不畏暴君之威迫,冒死隨君出亡之忠貞,是有為而發的。兆玄兄以闡揚俠義精神的武俠小說形式,「揭日月而闡幽潛」,彰顯先人的俠義忠貞,斥責暴政,嚮往王者,乃天下皆歸往之王道。也許這就是《王道劍》之所以作的緣由。
  ──徐泓(歷史學家,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
 
  上官重出,王道再現
  《王道劍》在保持武俠小說的基本特性外,兼講歷史與文化。書中透過歷史懸案,彰顯人性情操;透過儒家之道與王道之劍,描述豪俠傳奇。可謂既紀實,又演史。在歷史與傳奇之間,虛實相生,真假參半,頗有似實而虛,似虛而實的藝術效果。這類手法,梁羽生、金庸等武俠大家,固已用之,上官鼎新作,運用亦頗自如。
看他寫史、寫俠,亦寫儒;寫政爭、寫人性,亦寫情操。於史,則考證精詳,展示歷史的真實和人性的真實;寫俠,則剛腸俠骨,躍然紙上;寫儒,則風骨獨標,正氣凜然。筆底生花,頗有語盡  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之妙。
  ──徐富昌(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王道」與「儒俠」
  《王道劍》最引人矚目的,應該是劉兆玄擷取金庸歷史的優長,又擅於發揮台灣武俠本就最拿手的「江湖爭霸」,冶歷史與武俠為一爐,做了巧妙的結合。
  《王道劍》將明教、丐幫、全真教、少林、武當等中原各名門正派同仇敵愾,力挽武林危機的俠行義舉,描摹得十分出色,其中明教的方翼與章逸、丐幫的紅孩兒朱泛、全真教的完顏宣明,都刻劃得栩栩如生。尤其是藉少林寺中的楊冰(悟明)和武當派中的坤玄子兩個印度派遣臥底的兩兄弟作對比,突顯正義與邪惡的冰炭不同爐,更引人深思。至於邪惡的一方,天地人三尊各有所執,地尊癡迷於武學並藉由達摩《洗髓經》的洗滌,感悟到天下武學本應互有所補的道理,打破了舊有的邪派角色的格局,更值得讚賞。
  ──林保淳(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王道劍的三個超越
  首先,超越了大眾武俠小說中狹隘的中原與漢族觀點,上官鼎藉由明初多元族群在江湖的特質,讓漢人、蒙古人、色目人、天竺人的恩怨情仇,切磋辯證,以寬恕與人道精神跨越民族主義的鴻溝。
  其次,超越中港台武俠小說遊俠、忠義、情愛的類型與主題,作者把孟子的生態觀「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做為貫穿全書的哲學,無論是為弱勢者醫病、為貧窮者融資、發展鄉村經濟,乃至創發生生不息的武功絕學,「王道」是新世紀又亙古的時代之音。
  第三層超越是重新定義「俠」,上官鼎筆下的俠不再是以武犯禁,俠更不是快意恩仇,無論是俠客或帝王,在追求武功、征服與霸氣之餘,更要有偉大的寬容與同情心,「王道」絕對是華人在追求民族偉大復興的今日,應當一同省思的終極關懷!
  我想大膽預言:《王道劍》將會收錄於當代華文文學的經典中,成為讀者與學者喜愛、沉思與啟發不斷的一部典律。
  ──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系主任)
 
  豐富而強烈的戲劇感
  立體活潑的畫面感,掌握得宜的張力和節奏,步步進逼的懸疑與衝突,小說本身就具備了豐富而強烈的戲劇感。我期待這部現代台灣人創作的武俠作品,有機會改拍成嶄新格局的影片或劇集;更希冀上官鼎跳脫傳統的中國框架和觀點,也能為台灣的四百年史,創作出一部屬於這塊土地的武俠小說。
  ──陳世杰(編劇,文化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王道劍》的俠義敘事
  上官鼎這次重出江湖,依然帶來武俠迷熱愛的快意恩仇,透過巧合奇遇、驚險與懸疑,滿足大家對於「平不平」、「立功名」或「報恩仇」的期待。《王道劍》可視之為逞才識見之作外,歷經歲月與人事的淬鍊,作者較之年少前作,加入更多的歷史感與生命哲思,堂廡比前作更趨寬廣、深沉。
  ──唐毓麗(靜宜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亦虛亦實,亦剛亦柔
  武俠之趣,在武,也在俠;王道之義,在王,也在道。
  《王道劍》扣著武俠、王道等關鍵字,以亦虛亦實的筆法橫寫詭譎多變的歷史,以亦剛亦柔的筆觸縱談波瀾壯闊的武林,大氣魄,大格局,上官鼎寶刀未老,愈磨愈利。
  ──駱靜如(北一女中教師)
 
  武俠小說的新契機
  什麼是一部精彩的武俠小說?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地。然則若嘗試去勾勒與釐清,也許那得要在歷史與小說的涵融中,不著痕跡;也許得要在小說人物的刻畫上,鮮明而動人;也許得要在不同領域的描繪上,足以讓人大開眼界。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能否創造出讓人魂牽夢縈的種種武功招數,而這是難的。
  《王道劍》不僅能夠成功地挑戰這樣的難,甚至還能跳脫過往的框架,帶入儒家的思維,進而賦予武學新的境界與可能。
  ──陳立倫(高雄中學教師)
 
  王道需要有劍!
  建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和傅翔、方冀、鄭芫等諸多武林高手再次登上歷史舞台,重新搬演一齣「削藩」和「清君側」的「靖難之變」。
  武俠小說終究比史實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多了,而「王道」也需要有「劍」!否則憑著「虛弱的王道」──婦人之仁,如何治得了國?憑著「劍」──武力霸道,如何「馬上治天下」?
  對不嗜讀武俠小說的我,《王道劍》是這樣的一部書,會不知不覺跑到我的腦子裡來撩撥著我。
  ──許芝薰(正心中學教師)
 
  名家出手,誰與爭鋒
  《王道劍》除了是精彩的武俠小說外,更是本引人入勝的歷史小說,將考證與史實不著痕跡地融入在跌宕動人的情節中。
  更令人佩服的是,劉會長還把他的政治理想,以「王道」之劍術,以及宛如《禮運‧大同篇》的境界,也就是著重環境永續的小康社會,具體地在小說中以鄭宅鎮的生活來呈現。這是一部久違了的、精彩好看、又引人深思的正統武俠小說。
  ──李偉文(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不同於傳統武俠的風景
  四十多年歲月,讓上官鼎的武俠小說,達到新的境界。
  他筆下的官場進退、政治謀略、戰爭場面、武林攻伐有更寬廣的視野,更深入的刻劃。有趣的是,武俠世界在他的筆下有了「國際」的比拚。天竺僧與少林的淵源,武當派與道家的思想根源,丐幫與底層社會的網絡,鄭和航海的技術等,這些都成了他武俠世界的基底,構成了完全不同於傳統武俠小說的風景。
  同時,現代性的政治鬥爭、化學知識、物理原理、航行方法等,也變成戰爭攻略、用毒殺人、飛行、航海的新傳奇。它在虛構中,有社會生活的真實,在真實中有武林豪俠的趣味。
  不過,小說關鍵還是:好看。它,做到了!
  ──楊渡(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
 
  靈魂依舊在深山
  眷村的孩子都在反共抗俄的氣氛中長大,當爸爸們看報紙上反共大陸的進度,我們關注的是小說連載何時可以反攻武林。上電影院看的是蕭芳芳、王羽、姜大衛、狄龍演的武俠片,每個孩子都想練點功夫,都相信真有個武俠世界存在,只是得靠臥龍生等作者領路。因此每個眷村裡都會有間小小陰暗的租書店,太多孩子都曾在路燈下看書,遲遲不肯回家吃飯,讓爸媽追著打回家。
  劉會長能在四十六年後重新啟動他的武俠世界,讓上官鼎重出江湖,毫無疑問必定大力推薦。各位不妨在見到會長時,問問他小時候是不是曾為了看小說讓媽媽追打回家?是不是也用手刀砍過同伴?是不是曾上山拜師學藝?說實話,我相信他靈魂的一部分應該還在某深山裡修練,至今沒想要回來!
  ──王偉忠(電視製作人)
 
  王道是更高境界的尋求
  上官鼎的「王道劍」,不只是武術劍招,而是一種境界;競爭要能勝出,用的是「境界思維」。小說中的主角傅翔武功很好,但如果想要更上層樓,就要尋求更高的境界──生生不息的王道劍。
  我在大學時期對武俠小說十分著迷,同學都叫我「施大俠」,畢業後忙於工作,就沒機會再看武俠小說。過年前我拿到小說文稿後,利用過年期間一口氣就拜讀了大半,不僅內容精彩,許多隱含在小說中的意涵與境界,也值得進一步思索推敲。相信對於個人的人生與企業的經營定將有所助益,在此推薦給各位讀者。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

作者簡介

上官鼎
 
  六○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為劉兆藜、劉兆玄、劉兆凱三兄弟集體創作之筆名,隱喻三足鼎立之義,著有多部武俠小說:《蘆野俠蹤》(1960)、《長干行》(1961)、《沉沙谷》(1961)、《鐵騎令》(1961)、《烽原豪俠傳》(1962)、《七步干戈》(1963)、《俠骨關》(1964)、《金刀亭》(1966)等,亦曾幫古龍接手代寫《劍毒梅香》(1960)。一九六八年宣告封筆,二○一四年以《王道劍》重出江湖,由劉兆玄獨立完成。

劉兆玄

  一九四三年生,湖南衡陽人,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清華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二○○八年出任行政院長,現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自幼嗜讀武俠小說,就讀師大附中期間,為了掙零用錢,便與四哥兆藜、六弟兆凱合寫《蘆野俠蹤》,自此成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曾撰文論:「在十八歲少壯之年能寫出《沉沙谷》這樣的傑作,真是天下奇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更盛譽:「台灣在全盛時代,前前後後有五百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第一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


第一回 盧村滅門
第二回 傅帥班師
第三回 摩尼草庵
第四回 鄭家好酒
第五回 乾坤一擲
第六回


 
  很多朋友都知道,「上官鼎」是三個兄弟的共同筆名,他們合作撰寫武俠小說的年代大約是一九六○至一九六八年。開始寫作時我十七歲,四哥十九歲,六弟才十四歲。

  大學畢業後三兄弟相繼出國留學,一九六八年便宣告封筆;用武林的話來說,就是「金盆洗手」了。

  四十四年後,二○一二年我從台灣到福建寧德訪問,一個意外的機緣造就了這部小說的誕生。

  先說我為何到寧德。

  我在台灣大學化學系時的同學及好友陳棠華先生在福建寧德成立了一個「新能源科技公司」,他和幾個同學及朋友生產鋰電池及相關的能源產品,做得有聲有色。寧德建新廠時他邀我一定要去參訪一下,我一口答應了,但一直沒有行動,總覺得不急於一時,以後再找個適當的時機去福建時,「順便」去寧德參觀。也不能太怪我,寧德市對一個遠在台灣的人來說,很難是專程造訪的目的地。

  二○一○年底,一個噩耗傳來使我傷心萬分,棠華竟突然走了,他死於敗血症。我悲痛之餘想到了未踐之約。於是二○一二年我終於到了寧德,看到了棠華和他夥伴們心血凝聚創建的「新能源科技公司」,無論研發、生產、行銷、管理……等,在在皆有國際水準,而其企業理念及策略又有中華文化「王道」的精神,給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經過張毓捷董事長和曾毓群總經理的引介,很意外地見到了寧德幾位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在王道亨及鄭民生等先生的解說下,聽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的下落之謎,在寧德有了新的發現。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進行了極為詳盡縝密的文獻蒐尋,物證、事證,甚至這事件相關者的後代之研究,他們的發現和研究成果令我感到震驚。雖然不敢盡信,但兩天之內,我看到了上金貝古墓,看到支提寺載有鄭和事跡的明代木刻、明代鑄的千尊白鐵菩薩、明代的雲錦袈裟、袈裟上的五爪金龍;也聽到了建文從臣鄭洽的故事,以及當地鄭岐村到浙江浦江鄭義門認祖歸宗的新聞……,所有這一切都指向一個結論:靖難之役後,建文皇帝並未死於皇宮大火,他削髮為僧出亡東南,落腳於支提寺。一時之間,我腦海中塞進了太多神奇的訊息,有些不知所措。

  臨別時,王道亨先生拜託我介紹台灣的明史學者到寧德來參與有關建文皇帝的研究工作。我當然樂意推介台灣有興趣的學者,但是我也很誠懇地告訴他們,我認為外地的歷史學者要比他們做得更多更好相當不容易。當地的研究團隊已經做了非常多、非常密的蒐尋及研究,那些發現與「證據」,做為歷史定論的依據而言似有不足,但是對於從事文創來說,已經太豐富了。於是我建議寧德的朋友找些文創的專業進來,好好想如何加值利用這些新出世的資料。

  回到台灣,有機會把寧德有關建文皇帝的所見所聞說給幾位朋友聽,大家聽了無不覺得故事曲折迷人,其間為了讓故事講得順暢,免不了加了個人的想法、推論和解讀。終於有一位朋友對我說:「你要找人弄這個故事的文創,何不你自己寫一部小說,一部歷史武俠小說?」

  那是二○一二年夏天的事,十五個月後,這部近九十萬字的小說《王道劍》終於在二○一三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午夜之前完稿了。回想起來,整件事情冥冥之中似都有棠華在指引著發展。

  因此,我要將《王道劍》獻給棠華,做為對他永恆的紀念。

  通常武林中的規矩,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理由,「金盆洗手」後重出江湖,將為武林人士所不齒。如今為了紀念我的好朋友──一個義薄雲天的生命苦行僧,一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好漢,上官鼎在封筆四十六年之後重出江湖,武林朋友或許能夠見諒吧。

他序

武俠之夢,江湖之義
鄭丰(武俠小說作家)
 
  上官鼎先生既是武俠前輩,也是我師大附中的學長。去年十二月初,學長經由家父跟我通了電話,告知他即將出版一本八十多萬字武俠小說的大好消息。聽聞學長寶刀未老、重出江湖,我這個晚輩兼學妹真是又驚喜又感動,心想老前輩在人世間遊戲了一回後,終於「迷途知返」,「重歸本業」了。

  二月時收到書稿,興奮極了,花了一週的時間,一鼓作氣讀完了二十八章、八十八萬字。幾個感想歸納如下:

  歷史武俠,完美結合

  我一直很欣賞金庸大師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大量的歷史人物和背景,使故事更具有真實感、厚重感。看了《王道劍》後,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將歷史和武俠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靖難之役的史實我們都讀過,但是能將當時的各方人馬勢力、各場大小戰爭、各般曲折謀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翔實精彩,正是《王道劍》的難能可貴之處。

  然而歷史武俠總不免讓人遺憾唏噓。武俠世界固然可以暢快淋漓、邪不勝正,歷史卻無法改變,而且往往是正不勝邪。仁善單純的建文帝註定要失敗逃亡,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註定將奪得帝位,大肆殺戮。人們為何嚮往武俠,就是因為武俠世界中有公道正義,有天理人心。當武俠遇上真實歷史,不管俠客們的武功有多強、內力修為有多深,也扭轉不了歷史的軌跡。當我讀到傅翔和完顏老道聯手去刺殺朱棣,竟然失敗而歸,想起歷史的不可改變,不免掩卷長嘆,滿心沉重和失落。

  故事曲折,引人入勝

  武俠小說一定要好看。《王道劍》在「好看」這一點上,絕對無可挑剔,能讓讀者一拿起書便無法放下。情節從頭到尾都能抓住讀者,懸疑曲折,高潮迭起,幾場武林大戰更是暢快淋漓,令人逸興橫飛,驚嘆不已。

  人物精彩,武功離奇

  《王道劍》中最讓人難忘的人物該是老道士完顏宣明。這老傢伙真正可愛,武功高到號稱「完顏不敗」,卻為老不尊,一派天真,行事說話總讓人絕倒,比老頑童周伯通少一分胡鬧任性,多一分純真義氣。

  四個年輕主角各有特色:傅翔正直古板,鄭芫天真伶俐,朱泛調皮搞笑,阿茹娜善良多謀,但都比不上完顏老道的別樹一幟。他每一出場,就令人滿心期待,等著看下一場精彩有趣的對話或對打。其餘重要配角如明教軍師方冀、浪子錦衣衛章逸、丐幫幫主錢靜,以至於歷史人物如建文皇帝、燕王朱棣、徐皇后、道衍和尚、胡?、鄭洽等,都各有特色,性格鮮明。難得的是壞人中也有如地尊這等憨直而執著之人,由堅持追求至高武學之境而悟入正道,際遇不可謂不奇特。

  上官鼎筆下的人物複雜而多面,成熟而世故,反映出作者豐富的人生歷練。同為明教倖存者的方冀和章逸都是熱血多智的好漢子,兩人間卻不免有暗中互疑的時刻;親如父子的方冀和傅翔也有難言的苦衷:方冀期望弟子加入明教,為振興明教出一分力,卻始終難以啟齒明言;傅翔雖明白師父的心意,卻也猶疑難決,直到不得不做出決斷之時,才毅然入教。人物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不斷在親情、友情、愛情、道義、利害、衝突之間搖擺抉擇。這些複雜世故的人際關係,反襯出傅翔和完顏老道之間這場忘年之交的珍貴可愛:他們之間沒有利害關係,既不彼此相求,也不互相依賴。這段單純而真誠的友誼,該是故事中最動人的亮點之一。

  《王道劍》中的武功五花八門,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目不暇給。不管是「明教十大絕學」、「少林洗髓功」、「少林十八羅漢陣」等傳統武功,或是「後發先至」、「生生不息」、「王道劍」、「借力」等新創的武學原理,都讓人耳目一新。這些武功不但創意十足,其中更包含著深厚的哲理,發人深省。

  上官鼎在《王道劍》中講述的不只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一群活生生的江湖武林人物,各般奇特的武功和習武的境界,其中還含藏著更深一層的東西:那是作者在現代「江湖」中走過一遭後,對人世和生命的深刻領悟和體會。作者在自序中講述寫作緣起,著實令人動容,看得出上官鼎先生乃是真正的性情中人。不管相隔四十年還是五十年,武俠之夢、江湖之義仍在作者的心中洶湧澎湃,從未止息。

  願世間多幾位如上官鼎這般的性情中人,多一分「王道」!

京城整日烏雲密布,似將降大雨,卻始終只聞雷聲不見雨落。方冀扮成章逸,準戌時進了午門,午門前一個帶刀侍衛和一個錦衣衛都是章逸的熟人,方冀依照章逸地圖上的加註,跟兩人熱絡地打個招呼,按例行規矩報了名字和當日口令,亮了腰牌。那姓王的錦衣衛問道:「章頭兒風寒可好了?」方冀天生聲音沙啞,這時壓低了嗓音嘶聲道:「嗓子還沒好。」另一個姓楊的侍衛道:「皇太孫他們才進去不久,今晚可能要搞到半夜裡去。」 就這樣,方冀戴著章逸的面具,一連過了五處關卡,沒有被瞧出破綻。他依照章逸設計的路線,在各殿迴廊轉了一圈,遇錦衣衛便打招呼,儘量讓人看到他。 他踱到華蓋殿轉角處,四顧無人,忽然拔身而起,輕輕落在內簷椽木之上。這大殿屋頂四周有一圈五彩繪板,方冀摸到左邊第五塊板,又在支撐木條的下方摸到一個暗榫,他一按暗榫,發出一聲輕響,那塊彩繪板便鬆動了。方冀輕輕把彩板推開,便出現一個兩尺見方的暗門。方冀略一縮身施勁,整個人便如一隻貍貓般躍入了暗門。 暗門裡原來是一條既狹窄又低矮的暗道,便如大殿屋頂與內簷之間的一長條夾層,勉強可容一人匍匐其內,乃是修建宮殿時為日後維修之用預留的暗層。方冀一面將暗門恢復原狀,一面弓身縮首,展開小巧輕功,默記章逸圖上的路線,在黑暗中無聲無息地飛快前進。 這一下就顯出方冀輕身功夫的功力了,在這常人爬行亦不容易的低矮狹道中,他居然能夠縮身疾行,更難的是居然不出任何聲息。遇岔道便不假思考照著預知路線擇一而入,毫不猶豫。 方冀在暗中摸黑轉入第七個岔道時停了下來,他仔細地摸著下面支樑,慢慢向前爬行,數到第二十一根支樑時,摸到樑上的一塊板有些鬆動,他知道這是章逸動過手腳的地方,於是提氣慢慢把那壁板推開一條細縫,一道微弱的光線射入,同時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方冀暗道:「就是這裡了。」 他緩緩將那塊活動的壁板推開,弓身一躍而出,果然迎目正是一塊大匾額的背面。他輕移身軀,躲在那匾額之後,黑暗中調勻氣息後,向下望去。 只見一間奇大無比的寢室,七八丈外對面的牆下放著一張雕龍的紫檀木床,床上半臥坐著一人,正對著匾額的方向,但隔著紗帳看不清楚面目。方冀暗忖:「這人便是朱元璋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