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靜心練習:53個互動遊戲+英語故事+英語歌曲+兒童瑜伽培養愛與專注力 (16K+MP3)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孩子的靜心練習:53個互動遊戲+英語故事+英語歌曲+兒童瑜伽培養愛與專注力 (16K+MP3)
孩子內含無限可能性,但要先教他傾聽內在的聲音!
運用靜心練習,帶領孩子培養愛與專注力!
「靜心練習」為透過一些靜心的活動,幫助孩子集中精神,沉浸內心寧靜,
探察內在自我,促進身心放鬆與內在覺醒,進而學會傾聽表達、
刺激記憶力、提升專注,引導潛能發展。
靜心練習有許多種形式,本書包含:
●互動遊戲
如穿針引線、剪紙拼貼、觀察漣漪等,讓孩子從活動中學習專注傾聽、關注內心以及愛的珍貴。
●英文歌曲+英文誦謠
含引導冥想的柔和朗誦,及搭配簡單肢體活動的活潑歌謠,附中文對照,引領孩童由動轉靜。
●英文故事
根據每回主題撰寫原創溫馨故事,如《烏龜的秘密》、《小兔氣球》等,皆附中文對照,幫助孩子靜下來聆聽,發掘內心與探索愛的價值。
●著色練習
色彩幫助表達與療癒,著色內容皆連結故事,帶領孩子加深對故事主題的領悟,更有助培養沉靜專注。
●兒童瑜伽
搭配動作圖解,即使沒有學過瑜伽,也可透過簡單的肢體動作,引導壓力釋放、身心放鬆。
隨書附贈MP3內含英文歌曲+英文誦謠+英文故事,
由作者以柔美的聲音親自吟唱朗誦,家長老師可搭配使用,帶領孩子進行靜心活動。
◆建議使用方式:
聽過MP3內的歌曲故事後,可將內容學習內化,日後由家長老師親自帶領活動。
如此不只增加親子或師生互動,還能深化效果喔!
給閱讀本書的家長老師:
孩子也許很快會忘記在6歲前學的東西,
但這些記憶可能會在他12歲後回來。
因此,孩童時代進行靜心練習能夠培養基礎,
最終讓孩子能夠學會自己找回內心平靜,面對高壓世界。
作者簡介
唐睿謙(Rutger Jan Bieuwe Tamminga)
荷蘭籍。致力於推廣兒童瑜伽與新人道教育(New Humanist Education),主張透過內省專注力逐漸取得智慧,統合個人對內在平靜充實的渴望與教育知識的追求,且著重幼年時期培養。
曾於非洲服務超過15年,於當地建立超過20所學校,也在亞洲多處推行瑜伽,遷台後設立覺愛瑜伽村,持續關注兒童教育,並榮獲第21屆財團法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推廣運用瑜伽與靈修克服幼兒發展與行為問題,如唐氏症、自閉症、注意力失調等,並長年推動兒童瑜伽與學校瑜伽教學,著作多本兒童瑜伽、幼兒故事書籍,如《孩子的靜心練習:53個互動遊戲+英語故事+英語歌曲+兒童瑜伽培愛與專注力》(寂天)、《童話英語創意教學》(寂天)。
Unit 1 開始圍個圈 Start a Circle
Unit 2 專注 Concentration
Unit 3 傾聽 Listening
Unit 4 呼吸 Breathing
Unit 5 調整思緒 Working With Thoughts
Unit 6 色彩冥想 Meditating on Color
Unit 7 引導冥想 Guided Visualizations
Unit 8 心靈之歌 The Song in the Heart
Unit 9 愛的價值 The Values of Love
Unit 10 規律練習 Regular Practice
前言
讓孩子學著休息
雖然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在學校表現優秀,但多數家長卻更希望孩子養成良好品德習慣。現今社會,家人相聚時間越來越少,孩子一大早去上學,上完補習班和才藝班回到家就已經很晚了,親子相處的時間自然就相形減少。
這種現象已持續二、三十年,對孩子產生的衝擊可從他們的行為舉止中顯現出來。出現情緒焦慮的孩子持續增加,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心理問題研究報告顯示,憂鬱症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疾病,心理問題遠比生理疾病嚴重許多,成為學生缺席的主因。事實上,還有更多的統計資料顯示,孩子處在教育體制下的時間愈長,攻擊行為、冷漠和壓力緊繃的現象,也隨著日益增加。
要紓解孩子的精神壓力,我們建議要教導孩子發掘內在的世界,使他們能理性專注,擴展自我覺察,並因此找到自己的價值。許多心理醫生及青少年輔導老師都推崇這個方法,事實上,這使孩子能夠養成習慣讓自己休息,坐下來、閉上眼睛放鬆。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專注於內在的世界,感受到內在的大我外,也獲得了再充電的機會。
家長的角色
然而,對許多父母而言,這聽起來似乎容易,實行卻有困難。常常聽到家長們跟老師抱怨孩子老是焦躁不安,但家長自己過著充滿壓力的生活卻不自知。
同時,愈來愈多研究報告顯示,孩子的心智模式99%取決於父母的思想跟行為的模式。專家學者的研究報告顯示,孩子不只跟父母學習語言,在他們成長過程裡,確實常常會複製長輩的思考模式。這現象最常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較少發生於師生之間。
父母想灌輸小孩較深層的自我覺醒,必須先樹立榜樣,並且自己努力養成習慣,勤加實踐,讓孩子跟著學習內省、控制感官,進而養成習慣。
自我養成放鬆休息、了解內在世界的習慣,有助於豐富家庭文化。當彼此以神聖的方式互相關懷,家人之間的關係能變得寬廣,溝通的領域也得以加深。同樣情況也可以發生在教室裡,當老師跟學生感受到彼此的內在寧靜平和時,關係會更加緊密成熟,且更能同理對方。
其實有很多技巧能幫助我們達到這種效果。當身體問題困擾到心理時,瑜伽、舞蹈或一些無攻擊性的武術,都有助於放鬆及集中內在的注意力。說故事及一些有助於自我表達和探索的藝術活動,可幫助孩子了解普世價值並認識自己的精神特質。適當的音樂節奏與歌詞,也能營造出啟發內在探索的情境。當然,漫步在大自然中,吸取芬多精,感受自然的環境生態,尋求四季的調合,同樣具有相同的效果。
但最簡單的方法是靜心。在靜心的時刻,我們集中精神,浸沉在內心深沉的寧靜中,引導自己去發揮潛能。這些多樣的方式,我們統稱為「靜心練習」(QTE,Quiet Time Exercise)。
自然寧靜的需求
孩子天生好動,因此他們在的地方總是充滿聲音和各種活動。然而,在幼稚園的第一堂課可請他們圍坐成圈、閉上雙眼,你會發現,他們很喜歡這樣的寧靜。有個帶領靜心練習的老師,原本期待孩子閉眼打坐30秒而已,可是他們卻持續到老師必須出聲喊停,才睜開雙眼,而且整個過程中都沒有睡著。
孩子要花許多時間學習集中精神於內心世界並養成習慣,但經驗顯示,他們與生具有感受內在寧靜的需求,故為孩子創造得以探索寧靜的環境,便是家長與教師的責任。
靜心練習的目標:建立習慣與經驗
靜心練習並非安撫焦慮孩子的工具,有其他方法能達成此目的。靜心練習是要發現自我的內在,初期目標不是讓孩子長時間坐著,而是教他們養成每天定時安靜下來的習慣。
靜心練習應該跟吃飯、睡覺、遊戲及其他活動一樣,成為學校或家庭日常作息的一部分,因此當靜心練習的時間一到,孩子自然就知道該做什麼。
靜心練習的第二個目標是讓孩子有自覺地探索、感受自己的內在世界。所以我們需要營造適當的氣氛來引導他們,除了用愛的態度和紀律去保持這份寧靜外,還需要準備適當的活動及歌曲,再加上一些技巧導引他們的心靈,進入內省時刻。
生命記憶更迭循環,孩子也許很快就忘記在六歲前教他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可能會在十二歲或年紀漸長之時重現。一旦養成靜心習慣,即使孩子多年不再接觸練習,但那份存在內心的寧靜印象,可能奠定了日後心靈平衡且具覺知的基礎。
靜心練習的益處
●靈性的提升
藉著深入心靈,發展內在的靈敏性,孩子自然能與靈性的層面交流。諸如:天使、精靈、神靈、愛、生死及超自然感應等,都可成為他們真實的人生經驗與討論題材。當面對這些經驗時,就端看家長如何敏銳細心地處理這些疑問。廣泛地說,人們在偉大力量引領下,生命徜徉於浩瀚宇宙,故應對此力量抱持崇愛與敬畏,並相互學習散播。
●健康
教孩子放鬆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實還有其他因素。受到壓力及錯誤生活習慣影響, 現今43歲以上的中年人,有一半以上皆罹患高血壓,這是對現代文明生活的一大警訊,我們該做出改變了。
有更多證據顯示,具宗教信仰者,身體健康多半較少出問題。在美國,有靜坐習慣的人因健康風險較小,繳的健保費用也較少。有些公司還會送經理人去參加靜坐課程,均衡身心,降低把生活中的緊張感帶入工作的可能性。
許多實例證明,某些理性的人所採用的方法,我們雖然不盡然了解其運作方式,但成效是正面的,且十分明顯。
●心智的引導
人類心智的發展有三種特性:延續性、擴張性及趨向成熟性。此發展過程是自然形成的,雖然在每個發展階段的速度不全然相同。
孩童往往很讓人吃驚,要引導他們的心智不難,但要抑止卻非易事。靜心練習的目標在於引導孩子的思考,讓思慮更精密,感受力更加敏銳,心靈更詳和。
引導心智的方式很多,可以是音樂、導引想像或反覆唱誦梵音。我們主要希望幫助孩子發現導引他們心靈寧靜的內在指南,此技巧無需藉助外在聲音,不像某些階段,須由老師帶領著學生,或由學生吟唱歌曲。只是剛開始時,我們還是會利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孩子建立起靜心的習慣。
打開內在的心眼
然而,真正的啟發和引導來自於家長和老師,他們經由個人的了悟,帶給孩子平靜及專注集中的感受。在世界上偉大的靈修法門中,上師藉由身體的示現,來喚醒虔誠者內在的覺知,在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孩子之間,亦復如是。
因此,我們個人尋求內在詳和寧靜的修鍊,是教導孩子的主要方法,而這也是彼此分享靜心時刻的最美好之處。隨時打開我們內在的心眼,才可能幫助他人找到內在寧靜。
我們一直創造,同時也被創造。我們和外在環境之間,不斷地交相運作。科學家已發現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會發射出磁力,也可以感受到別人的磁場。藉由提升自我心靈,以改變個人能量,便自然能提升他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