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養成免疫力‧學習力‧判斷力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養成免疫力‧學習力‧判斷力
一年到頭都在擬計畫,結果執行力等於零!
興趣一大籮筐,偏偏都只有三分鐘熱度!
想要改變自己,可是找不到方法!
看別人養成好習慣超羨慕,到底怎麼辦到的?
褚士瑩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遇到各式各樣的人,
有人對他每天做的事,像NGO工作、寫作、旅行、航海非常好奇;
有人對他異於常人的觀點跟想法,很想打破砂鍋問到底──
為什麼褚士瑩繞地球,不用調時差也不會疲倦,他真的是人類嗎?
為什麼每次聽他說有什麼新計畫,下次見面就已經完成了新計畫?
為什麼他的學習特別強,難道有什麼特異功能嗎?
褚士瑩說,你想要什麼能力?就要不斷反覆練習,直到變成「習慣」!
好好睡覺,像個英國少年那樣貪睡;好好吃飯,像泰國人那樣好吃;好好運動,像巴西人那樣愛玩。以上這些變成「習慣」,你就會得到身體的「免疫力」!
世界是沒有永遠的陌生人;一天安排自己只做兩件重要的事;
不要一直說:我不會!以上這些變成「習慣」你會擁有「學習力」!
像法國高中生那樣愛哲學,像德國人一樣紀律,像推理小說來發展自己的視野;
要按「想」的方式活,不是要按「活」的方式想!
以上這些變成「習慣」,你就會得到思考的「判斷力」!
如何成為更喜歡自己的人?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吧!
作者簡介
褚士瑩
一直強調必須挑戰自己的舒適圈的褚士瑩,他同時也在挑戰自己。
透過本書,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養成習慣」不是從「條列式」的know-how開始,而是先想想自己如何變得更喜歡自己?
一個精神飽滿、神采奕奕,言語充滿希望與熱情,這樣的人誰不想靠近呢?
新的一年,讓本書一起與你建立自信的生活方式。
國際NGO工作者。
擔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的緬甸聯絡人,協助訓練、整合緬甸國內外的公民組織,包括各級NGO組織、少數民族、武裝部隊、流亡團體等,有效監督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 Group)、亞洲開發銀行(ADB)及世界貨幣組織(IMF)在缺席二十多年後重回改革中的緬甸,所有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都能符合財務正義、環境正義,以及其他評量標準,為未來其他各項金融投資進入緬甸投資鋪路。
回台灣的時候,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一起關心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等,希望更多優秀的人才能夠加入公民社會,這個領域的專業人才能夠一起做得更好。
PART01:免疫力→成為更喜歡自己的人
016第一個習慣__好好睡覺:像英國少年那樣貪睡
038第二個習慣__好好吃飯:像泰國人那樣好吃
058第三個習慣__好好運動:像荷蘭人那樣好動
074第四個習慣__好好去玩:像巴西人那樣愛玩
PART02:學習力→一個好習慣會帶出更多好習慣
092第五個習慣__教自己學會「學習」這件事
114第六個習慣__教自己累積「安排」的技巧
132第七個習慣__世界上沒有永遠的陌生人
152第八個習慣__給自己一顆強心臟
PART03:判斷力→反覆練習就會擁有
168第九個習慣__打開法國高中生的哲學課
186第十個習慣__向推理小說學習,推理自己的視野
210第十一個習慣__按想的方式活,不要按活的方式想
224第十二個習慣__克服過去,迎向未來
作者序
習慣不是功課而是祝福
每天我都在世界各地,遇到各式各樣的人,這些人當中,有的對於我感到好奇,覺得這個一眼看不出是哪裡來的人有點意思。
有些人則特別表現出對於我每天在做的事情充滿嚮往,比如說NGO領域的工作、寫作,或是旅行、航海等等。
另外有些人,對於我往往異於常人的觀點跟想法尤其感興趣,當然也有暴跳如雷的。因為這樣,在針對NGO工作者的「NPO公益交流平台」開了問答的專欄,甚至出版社的總編輯也屢次半開玩笑地說:「我覺得你的Q&A,比你寫文章更有意思。」
以下這些都是我確實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很多人完全不在乎我朝九晚五所做的事,但對於如何保持活力十足,卻似乎很感興趣。
「人家不是說經常長途飛行的人老化特別快嗎?為什麼你總是能夠神采奕奕?」
「為什麼你全世界飛來飛去卻沒有時差?還是你的平常作息已經亂到一個不用調整時差的地步了? 」
「為什麼一直移動卻不顯得疲倦?你真的是人類嗎?」
還有一些,是關於效率、還有實踐力的。比如說:
「為什麼每次好像才剛聽說你有什麼想法,下次見面的時候卻已經做完了?」
「你的時間是怎麼規劃的?為什麼你好像總是能夠同時做很多事情?」
「你真的有在睡覺嗎?哪來的時間?還是你有任意門,可以瞬間移動?」
另外有一類,則是跟思考有關的:
「要怎麼做才能拓展視野?」
「為什麼你的想法總是很特別,很有國際觀?」
「為什麼你能夠總是那麼陽光?凡事都能正面思考?」
我有位朋友游老師是所謂「人性經營學」的專家,他曾說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三種能力,就是「免疫力」「學習力」,還有「判斷力」,我超有感。
因為一個人如果要得到「免疫力」,就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這個你要住一輩子的地方。
要有「學習力」,則非好好培養自己的能力不可。因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的人,誰會想跟沒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廝守終身呢?
所謂有「判斷力」,就是要好好訓練自己的腦子,變成一個很會想的人。請注意,以為「很會想」就是「想很多」的人,就會像把蜘蛛說成昆蟲一樣讓人翻白眼。會想的人,才知道自己是誰,進而做好自己。
而這些我時常被問到的三類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增強「免疫力」、培養「學習力」,還有訓練「判斷力」的問題。
無論是「增強」「培養」,還是「訓練」,這三個動詞都傳遞一個共同的訊息:想要的能力,都要不斷反覆練習,變成「習慣」之後,才有辦法養成,就像一個運動員的養成過程一樣。
養成好習慣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具備足夠的能力「成為自己喜歡的人」,能夠實現計畫「過更好的生活」,就是好習慣帶給人生最好的獎賞。
第一個習慣好好睡覺:像英國少年那樣貪睡 睡好覺是人生第一個要養成的好習慣最近有一回在美國的健身房運動時,看到有一個當地人的T恤上面寫著一段無厘頭的話:「I work out, just kidding. I take naps.」(我在健身。騙你的啦!我都在睡午覺。)我覺得很妙,回家後上網搜尋,才發現這句標語,竟然被做成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從馬克杯到開瓶器不一而足。這樣的標語,應該不會出現在台灣街頭吧?睡午覺似乎給人「懶惰」的印象,比如許多第一次去東南亞,或是第一次跟來自東南亞的移工接觸的人,會把「睡午覺」當成東南亞人工作不積極、生活懶散的證據。作為一個將近二十年時間長期住在泰國和緬甸的人,我卻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如果勉強在正午攝氏四十度高溫的太陽下進行戶外的工作,就算不中暑也會脫水,工作效率低落,還不如好好休息,養足了精神以後,等沒有那麼熱了才繼續工作。不只是東南亞,南歐的政府機構也遵守午休的傳統。當大多數人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上午處理時,南歐人卻在下午午休時間結束以後才做重要的事情。甚至對於上下午的定義,也不一樣。以希臘來說,因為全國機關的午休是下午三點到五點,所以三點之前都算上午,晚上十點鐘以前都算是下午。所以晚上十點以後才下班,準備吃飯,看電影,玩樂。西班牙人通常晚上十點半才開始吃晚飯,吃到凌晨一、兩點,到了清晨四點睡覺,起床時候往往超過十一點了,一點都不奇怪。歐洲的舞廳,往往半夜十二點才開門。在德國柏林,有一家廢棄發電廠改成的舞廳清晨四點才開門,半夜兩點以後開始大排長龍,中午才打烊。相信有很多大學生根本不覺得這樣的作息時間有什麼不正常。在提到學習語言的例子時,我時常會舉丹尼爾‧艾弗列特(Daniel Everett)寫的一本書《別睡,這裡有蛇!》(Don’t sleep, These Are Snakes)作為例子。書名的這句話,就是住在巴西麥西河流域,跟外界沒有接觸的皮拉哈人,晚上見面時彼此提醒的用語,也是互道晚安的意思,因為如果不小心睡著了,可能就會被蛇吃掉。於是整夜都有人唱歌、聊天,累的時候就間歇性地分段睡覺,每一次的睡覺時間並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