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勝出:人人平等的社會核心價值,透過新政治與勞動體制變革,驅動創新經濟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勝出:人人平等的社會核心價值,透過新政治與勞動體制變革,驅動創新經濟

作者:凱薩琳.瑟倫
出版社:經濟民主連合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ISBN:9789869861229
語言:繁體中文

怎樣的制度,才能真的讓人在工作中獲得自由?
怎樣的制度,讓國家可以在快速變遷的世界,
保持產業競爭力,同時維持平等?
怎樣的制度,能夠利用資本主義,來逐漸實現進步價值?

  凱薩琳.瑟倫(Kathleen Thelen)針對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的演化,跨國比較政治經濟,分析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西方三種資本主義:
  自由放任式 —— 如美國,獨厚資方,工作風險由個人自行承擔
  協商式 —— 如歐陸德國,照顧核心製造業的利益,犧牲服務業的工作者,形成貴族工會與邊緣勞工的兩極分化
  平等式 —— 如北歐丹麥,國家大力投資個人與家庭,協助青年與婦女取得好工作

  並且進一步的探討,人類對於公平正義的渴望,該如何有效結合市場經濟的優越性?

  ***

  現下這個時代,新自由主義的浪潮無法抵擋,每個人都得擔心工作被別國的人用更低的價格搶走;父母一輩穩定的鐵飯碗愈來愈少,低薪的外包和兼職、不穩定的斜槓和接案,都成為如今的就業常態;即便有專業能力可以賺取高薪,面對不斷變化的就業需求也很難無往不利。當眾人不再圍繞圓桌平等相談,自然也就難有團結與共的心思。

  這些都是美國,還有學習美國的台灣所遭遇的困境。

  雖然工作的選擇變得自由了,但有多少工作能讓人安心生活呢?「人人上大學」的願景允許大家自由探索,但萬一失敗或是走錯了路,和「一試定終身」又有多少差別?探索職涯的時間太久,會不會就此淘汰出局?

  本書作者凱薩琳.瑟倫爬梳美國、德國、丹麥、瑞典、荷蘭五個國家的歷史和制度,帶我們看見各國如何面對經濟彈性化的潮流:
  ➤ 美國撒手不再管制市場,隨人在焱焱日頭下自顧性命;
  ➤ 德國和瑞典堅守既有的安定體制,慢慢付出社會走向二元對立的代價;
  ➤ 丹麥和荷蘭則擺脫對過去好日子的留戀,發展出一套讓企業得到彈性、勞工擁有保障的新制度。

  在凱薩琳.瑟倫的筆下,我們看見一個平等而團結的社會。

  這樣的社會除了滿足產業需求,更重視每個人對生涯的想像。教育是為了培養「帶著走的能力」,系統提供個人不同工作所需專業技能的終身學習資源與管道。沒有人需要擔心選錯科系,因為社會隨時準備著幫人回歸不斷變化的職場。兼職也不是廉價的補充人力,而是福利相當的工作夥伴。

  這本書將揭示,從上世紀初即致力實踐人人平等的北歐資本主義,如何戰勝全球化,以創新永續、福利國家模式,在時代浪頭上發光發熱。

  這不是空想的烏托邦,而是人們面對挑戰、共同建立的合作體制。事實上,形塑資本主義面貌的,始終是共同體政治下的社會核心價值。市場經濟如同一匹烈馬,究竟是奔向善或惡的境地,端視我們決定讓它為誰服務。

本書與作者獲獎紀錄

  ◆ 美國政治學會《公共政策研究重大貢獻獎》(Aaron Wildavsky Enduring Contribution Award, 2019)
  ◇ 德國柏林公共治理學院(Hertie School)《學術研究具有重大公共政策意涵年度卓越獎》(Michael Endres Research Award, 2019)
  ◆ 美國社會學會(ASA)《比較歷史社會研究年度最佳書獎》(The Barrington Moore Book Prize, 2015)
  ◇ 歐洲政治研究學會(ECPR)《比較研究年度最佳書獎》(Mattei Dogan Foundation Prize, 2006)
  ◆ 美國政治學會《年度最佳著作獎》(Woodrow Wilson Foundation Award of the APSA, 2005)
  ◇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年度最佳研究獎》(Max Planck Research Award, 2003)

專文推薦、導讀

  吳啓禎(經民連智庫經濟組召集人)
  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共好推薦

  吳叡人(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呂建德(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考試院保訓會政務副主委)
  林秀幸(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經濟民主連合會長)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林敏聰(臺灣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科技部政務次長)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富  察(八旗文化總編輯)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鄭麗君(前文化部部長)
 

作者簡介

凱薩琳.瑟倫 Kathleen Thelen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福特講座教授
  ◆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社會研究永久外部成員
  ◆    劍橋大學出版社比較政治學系列總編
  ◆    多項榮譽博士獲頒自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2013)、英國倫敦政經學院(2017)、義大利佛羅倫斯歐洲大學機構(2018)、丹麥哥本哈根大學(2018)
  ◆    美國政治學會(APSA)主席(2017-2018)
  ◆    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AAAS) 院士(2015~)
  ◆    德國柏林-布蘭登堡科學與人文學院(BBAW) 院士(2009~)

審訂者簡介

吳啓禎

  經民連智庫經濟組召集人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

譯者簡介

盧靜

  雜學家。為了畢業劇本接觸TRPG,為了推廣遊戲開始翻譯,結果這是我接到的第一本書。喜歡民俗、文學、社會科學,希望透過翻譯,讓讀者用新的視角觀看生活與社會。譯有《操弄》、《下流世代》、《為什麼不平等至關重要》。

  譯作賜教:[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社會之核與歷史之債—從平等式資本主義窺見國家發展的奧秘/吳啓禎
導讀 ▍資本積累與社會團結,自由化與社會平等,如何兼顧?/林佳和
內文暨作者簡介
序言

第一章 分歧的自由化與社會團結的新政治
一、資本主義的不同類型及其批評
二、解開協商與平等式資本主義之間的纏結
三、變遷路徑的解讀
四、社會團結的新政治
五、以下章節安排

第二章 勞資關係制度
一、美國的勞資關係:簡單純粹的去管制化
二、德國的勞資關係:朝二元化漂移
三、丹麥的勞資關係:鑲嵌式彈性化
四、勞資關係的自由化路徑

第三章 技職教育訓練
一、美國的教育訓練
二、德國的技職教育訓練
三、丹麥的教育訓練
結論:技職教育訓練市場上的不同自由化路徑

第四章 勞動市場政策
一、積極勞動市場政策
二、短工時工作政策
三、勞動市場政策的跨國差異
四、美國的勞動市場政策:從針對性協助到「工作優先」計畫
五、德國的勞動市場政策
六、丹麥的勞動市場政策
結論:勞動市場自由化的路徑

第五章 聯盟重整與制度變遷
一、荷蘭
二、瑞典

第六章 終曲:鑑其過往,平等式資本主義的未來

附錄
參考書目

 


導讀

 

資本積累與社會團結,自由化與社會平等,如何可能?

林佳和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重新回到阿圖塞提問?

 

  法國理論家路易阿圖塞1960年代著名提問:資本主義體制,何其明顯的「潛在內爆危機」,為何,不但沒有被社會主義所消滅,更堂堂進入不知幾點零的更新版?歷史似乎證明,馬克思的理論出了問題,既沒有一個歷史發展上線性不變的資本主義發展邏輯,也沒有馬克思自詡的歷史定律,他的結構主義出了差錯,這個理論進路過度忽略人的社會行為面-雖然馬克思同時強調階級鬥爭。某個程度,即便在資本主義體制下,剝削結構與本質不變,但社會團結,至少如此形式之維繫社會相對穩定,不但可能,甚而是許多國家為人稱羨之繁榮共享所在。馬克思曾說,資本主義並非一成不變的水晶體,它會內生或外生性的質量變,老馬或許預測錯了資本主義之終局命運-當然以後難說,但卻點出資本主義催生自我變異的可能性,或說必要性。生產關係與生產力?共構生產方式?不同時代的典範移轉?德國工會領袖、社會民主黨創黨者倍倍爾(August Bebel)說:人類唯一永恆不變的事物是,人類事物永遠都在變;此不啻百年來資本主義體制的真實面貌。

 

  後福特主義時代的理論何處尋?

 

  套用政治經濟學的用語:在後福特主義(Postfordism)當代,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帶來的衝擊與影響,資本主義何去何從?傳統上那些同時誇耀著繁榮、進步、民主、自由與平等的國度,放諸大敵當前,只能俯首稱臣,不斷地往暴衝型自由化方向邁進?還是最好自我沈溺the good old days,堅信該回到統合主義光耀炫亮的60年代,不但別無選擇,同時傳統制度必經得起新考驗?21世紀的今日,觀察全球不同場域及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究竟應如何加以理解?不論是規範性的:何種模式,哲學與道德上更值得追尋?抑或實證性的:何種模式叫做世人眼中的成功?德國大文豪歌德說:人的最高境界,無異於參悟到,原來所有的事實,其實都是理論;面對如此繁複的事實,吾人擁有的理解工具是什麼?理論選擇在哪裡?亞里斯多德言: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參透人世間的秘密,並從中證明自己的力量;面對現實,得以展現我們自己的理解與詮釋力量,但不是混亂下的意識,或僅在強化鞏固自身不合時宜的「現實信仰」,理論,應該在哪裡?

 

 

 

 

本書檢視了美國、德國、丹麥、瑞典及荷蘭在勞動市場制度上的當代變化,並集中於以下三個領域:勞資關係、技職教育訓練及勞動市場政策。雖然本書確認了自由化趨勢的普遍及共通,但也發現自由化實際上存在著不同的類型,並各自導向差異甚大的分配結果。多數學者認為自由派資本主義就等於不平等,協商式資本主義則等於較高度的社會團結。然而,本研究解釋了為何在戰後發展黃金時期的五、六○年代,協商式和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制度能夠相輔相成,現在卻不復如此。和傳統的看法不同,本研究顯示,那些傳統上與協商式資本主義相關的制度雖然被成功捍衛,但卻由於涵蓋率下降和二元化,成為不平等升高的因素。另一方面,本研究也主張某些形式的勞動市場自由化能夠與持續且高度的社會團結完美契合,故此或有保持的必要。第六章 終曲 鑑其過往,平等式資本主義的未來 (摘錄)這份研究的核心目標是要嘗試重構有關資本主義類型的論戰,並從中闡明以往所觀察到那些富裕民主國家政經制度變化的不同軌跡。在過去二十年的學術研究中,自由放任式的資本主義政經制度往往和不平等畫上等號,而協商式資本主義則被認為和較高的社會團結彼此密切相連。這些論戰聚焦於傳統制度穩定性的來源和改變的程度,特別是有關協商式市場經濟的部分。由於這些國家的既有策略安排十分有效,雇主們也持續支持這些安排,因此資本主義類型學的支持者咸認這些安排具備本質上的韌性。相反地,他們的批評者則認為,這些制度正面臨新自由主義的全面侵襲,並主張其存續是依靠勞工的抵抗能力。這樣的背景似乎暗示了,保護平等式資本主義最好的方法,就是極力捍衛傳統上定義為協商式資本主義的制度。先前的章節分析過美國、德國、丹麥、荷蘭和瑞典五個國家,在他們的勞資關係、技職教育訓練和勞動市場政策三個領域裡,政治動力是如何運作的。這項研究並非建立在相關利益的假設上,而是根據實證調查各國不同部門裡雇主們和眾工會在這些領域內的實踐目標。結果,在證實自由化存在一條全面、共通的軌跡之餘,我也發現不同類型的自由化確實和不同的分配結果有關。我的分析將不同的利益集團與政治聯盟的動態區分為三條變遷軌跡:去管制式自由化、二元化以及鑲嵌式彈性化。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