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與史前生物百科全書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7月

恐龍與史前生物百科全書

作者:蘭伯特,柰許,懷絲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01日
ISBN:9789867879189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全世界最新、最完整的恐龍學及古生物學工具書!全書分為六大主題:化石、演化與史前生物概說:5篇專論說明化石為何是地球歷史的記憶、如何形成、與生物演化關係。魚與無脊椎生物:15個主題從生命起源的大海講起,無脊椎的三葉蟲、水蠍、巨蜻蜓,到魚類出現,揭開脊椎動物稱霸地球的序幕。兩生類與爬行類:21個主題自生命開始登陸講起;一種有肺的魚,用有力的鰭爬上岸。這是爬行類演化的開始,也預告陸、海、空三個棲地新霸主的到來!(即恐龍、魚龍、翼龍。)恐龍與鳥類:43個主題聚焦討論古生物的第一主角──恐龍,以及真正龍的傳「人」──鳥類。中生代(2億4千8百萬年前至6千5百萬年前)又稱「恐龍時代」,有的恐龍小得像母雞,並不都是龐然大物!想像還原圖與化石證據互相參照。很難想像小如蜜蜂的蜂鳥也是恐龍嫡親的後代吧?大陸出土的孔子鳥比始祖鳥更善飛行,神似現代鳥類。哺乳類與其祖先:39個主題從似哺乳類的卑微小獸開始講起,一路看盡有袋類(巨袋鼠大如犀牛)、劍齒虎、貓狗的祖先、龍王鯨、猛犬馬象、到發展出繼恐龍之後稱霸地球的人類。徜徉演化生物學的迷人旅程:17個主題瀏覽地球萬物的生命歷程、目擊大滅絕、認識參與這趟發現之旅的92位各國人士,聽他們如何與化石邂逅、產生血淚交織的故事,再看他們如何解決考古謎團,理解恐龍化石的架構如何從背脊挺直站立到今日普遍認定的平行於地面。最後,我們還可以知道全世界哪裡有哪些化石的展示,以及如何在網際網路中優游、當個虛擬的古生物學家。※資料最新、最齊全:本書收錄截至2001年秋天,全球有關恐龍與史前生物最新的研究與出土證物。(一般書籍不太寫恐龍以外的生物,其實是很失真的陳述方式,容易誤解,以為恐龍遺世而獨立於天地間……)※實景複製、如臨現場:DK累積二十七年的電腦技術,加上藝術與科學想像,製造「現場目擊」的震撼效果,20個環境複製實景把史前生物連同周遭景物活生生帶到你面前!這也是DK工具書邁入21世紀後的技術里程碑,突破了獨步全球的電腦去背顯像技術,更上層樓。※輕鬆了解生物演化的歷程:從化石出土開啟窺探古代世界的一扇窗談起,主題式單元循著時間長河娓娓道來。閱讀焦點鎖定單一主題,卻又與前後單元緊緊相扣。一路與全世界頂尖的古生物學家攜手並進,看化石與演化的關連、搭配化石證據、精心設計的還原圖、與人類對比的大小、演化至今的物種近照等,建構出整個古代世界的面貌。※本書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主任程延年博士擔任科學顧問與審定。並專門為中文版讀者撰寫序文。程博士為美國德州達拉斯大學博士,專攻古生物。※本書譯者為資深科普譯者蔡承志。  作者簡介蘭伯特專業科普工具書作者,以史前生物為主題撰述之專書達十多種,亦有博物、地球科學類著作。曾獲紐約科學學院獎、羅納─普朗少年科普類書獎。 柰許專研獸足類恐龍。發表過諸多科普類文章及專業論文,主題包括草食性恐龍、水生爬行類、水生哺乳類及其他動物。有關恐龍的著述既有一般讀者適讀的,也有專門為學者研究而寫就的。著迷於地球生物,對其演化、行為與保育深感興趣。 懷絲同時身兼作者與編輯多年,參與諸多DK工具書的製作,如《新世紀彩色圖解百科全書》《世界史地圖集》《家庭百科全書》等。

化石,生命永恆的歷史見證 2如何使用本書 8探究過去 10化石 12演化中的生命 14演化如何發生 16生物分類 18魚與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支序圖 22三葉蟲 24海蠍類 26演化中的昆蟲 28菊石類和箭石類 30魚類的前身 32脊椎動物支序圖 34魚類支序圖 36無頷魚類群 38具堅甲的魚類 40鯊魚和鰩類 44棘魚類群 46早期輻鰭魚類 48進階型輻鰭魚類 50肉鰭魚類群 52兩生類和爬行類早期四足動物類和兩生類支序圖 56早期四足動物類群 58離椎動物類群 60沼澤林裡的生命 62環椎類和滑體兩生類 64爬行形類群 66羊膜動物類群登場 68爬行類群支序圖 70副爬行類動物 72龜鱉類群 74多樣化的雙弓類群 76滄龍類群 78楯齒龍類和幻龍類 80短頸蛇頸龍類 82長頸蛇頸龍類 84魚龍類群 86早期的優勢爬行類群 88早期鱷類群的爬行動物 90鱷類群 92早期的翼龍類群 94進階型翼龍類群 98恐龍和鳥類恐龍的定義 102蜥臀類恐龍類群支序圖 104早期獸足龍類群 106角鼻龍類群 108亞伯龍類群 110堅尾龍類群 112奇怪的棘背龍類群 114巨型殺手 116掠食動物的陷阱 118腔尾龍類群 120似鳥龍類群 122暴龍類恐龍 124鐮刀龍類群 126竊蛋龍類群 130尾羽龍類 132恐爪龍類 134疾走型的動物 136鳥類支序圖 138始祖鳥 140早期鳥類 142新鳥類群 144蜥腳形類恐龍概述 148原蜥腳龍類群 150早期的蜥腳龍類群 152梁龍類群 154圓頂龍類群 156腕龍類群 158泰坦巨龍類群 160鳥臀類恐龍支序圖 164小型二足式植食恐龍 166早期的覆盾甲類恐龍 168有護板的恐龍 170具棘釘的背部 172結節龍類群 174甲龍科恐龍 176彎龍類群和橡樹龍類群 178禽龍 180鴨嘴龍類群 182厚頭龍類群 184鸚鵡嘴龍類群 186早期的具角飾恐龍 188進階型的具角飾恐龍 190哺乳動物和祖先型單弓類群支序圖 194早期單弓類群動物 196巨頭獸類群 198二齒獸類群 200犬齒獸類群 202最早的哺乳動物 204澳洲的有袋類哺乳動物 206美洲的有袋類哺乳動物 208異關節動物類群 210有胎盤類動物先驅 212早期食肉動物類 214貓和其他貓形類群動物 216具劍齒的貓類 218犬類和其他犬形類動物 220食蟲動物和蝙蝠 224原始靈長類動物 226猴類 228南方古猿類群 230早期人屬物種 232尼安德塔人 234智人 236史前兔類和齧齒動物 238島棲巨獸和侏儒型動物 240恐角獸類群 242原始有蹄類哺乳動物 244南美洲的有蹄類動物 246天王獸類群 250馬類群 252雷獸類和爪獸類 254犀牛類群 256象類 258鏟齒象屬 260猛 象 262豬、河馬及美洲野豬類群 264駱駝類 266鹿和其親緣種類 268牛、綿羊和山羊 270具蹄的掠食性動物 272早期鯨類 274古生物學的探索之旅地質年代表 278發現化石 312挖掘技術 314著名的化石埋藏地點 316在實驗室中處理化石 318研究化石 320古植物學 322古生態學 324比較定年法 326年代測定法 328化石的重建 330復原化石動物 332化石搜尋家 334名人小傳 344地球歷史的展示 358名詞釋義 360學名釋義 366索引 368

恐龍與史前生物百科全書 /【審定序】化石,生命永恆的歷史見證  大地,是一本無字天書;姬婭(Gaia)地球,這一本46億年的百科全書,滄海桑田,與時遞變。第一顆原核生物的細菌,註記了38億年生命記錄的第一個篇章。化石,是這本百科全書的文字符號,述說著幽冥時間長河中王朝的更迭。而中國,正是古生物的百科全書,天賜的寶地。俯卷細讀,從生命肇始之初,疊層石的布陳多樣;到前寒武時期痕跡化石、小殼化石的蛛絲馬跡;到石破天驚寒武紀大爆發的澄江生物群;到古生代海洋世界生命的繽紛多彩,登陸匍匐的艱辛試探;到中生代爬行動物王朝的獨霸東方,四合屯化石寶庫的一夕曝光;到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崛起,靈長類中華曙猿溯源的斷簡殘篇;到人類祖先北京人點燃起第一把盜自天庭的火種,燃亮了一個古文明的耀眼光輝。中國,建構起生命演化史詩的大舞台,多幕劇的壯闊戲碼,於焉展開。  從活生生的生物到歷久彌新的化石,是一連串奧祕的偶然。死亡是所有生物的宿命;埋藏是化腐朽為神奇的精靈。生命死後,靈魂歸於何處是先民的追尋;形體歸於何處是古生物學家的夢想。「化石化作用」是時間與水的交織邂逅;礦物的元素滲透一個、一個細胞,置換了肉身軀殼;死亡的形體轉世成為化石。化石,是活生生地史的記憶,是探視過往的天窗,是億萬年時間的膠囊。白堊紀已然逝去,生死輪迴,恐龍重新復活,讓我們見證了失落的一方伊甸園。  分類學試圖從繽紛多彩的芸芸眾生中追尋一種秩序。從1753年,林奈氏發表《自然系統》,提出二名法的非演化概念式分類系統,成就了分類學元年的基石;到1859年,達爾文發表曠世巨作《物種源始》提出天擇式演化概念,奠定了演化學元年的不朽記錄;到1970年代,支序分類學的提出,挑戰著傳統分類系譜的架構,搖撼著經典系譜樹的枝幹;試圖引用衍生共享特徵的認識,重新建構起38億年生命演化這齣大戲中各個要角、龍套的分支親緣序列。  《恐龍與史前生物百科全書》無疑是新世紀、新思維、新資訊的累積與傳承,是石破天驚、里程碑式的案頭一部大書。貓頭鷹出版社以大手筆、大氣魄翻譯全本,邀請譯筆高手蔡承志先生,繼《始祖鳥、羽毛與鳥類飛行之謎》之後,再續前緣,信達雅兼備。  怎麼讀這本大書?游走於看熱鬧與觀門道的兩界之間。豐富的圖像,五彩絢麗的古生態棲境;從化石的殘片,到復原的骨架,到重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古生物學家與普羅大眾,在這條雙向道中來回穿梭於時空之間,看生命演化的熱鬧戲碼。而進一步,從表相的虛無飄渺,到衍生特徵的共享傳承,到親疏遠近系譜親緣的建構;支序圖引領著讀者,重新審視多樣生命在地質史長河的歷程中如何起起落落。我是誰?我來自何方,又歸於何處?認祖歸宗,系譜與血源是情感的依託,是基因密碼的香火綿延。退卻矯情,卸下面具,「表型」的幽靈虛無飄渺;直指真情,明心見性,「基因型」的雙螺旋牽動著系譜的解構與重建。溯源尋根,連鎖起億萬年眾生臉譜的恩恩怨怨。觀門道的讀者在這本百科全書中,得入其門,眼觀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怎麼去思考,怎麼想?古生物學是歷史屬性的科學,而歷史的科學特質,像是傳說、軼事、神話,介乎證據與想像的持續搜尋。詮釋,是建構「假說」的根源;「詮釋」是一只黑盒子,「假說」是引領到「結局」的一種信仰;「信仰」定奪著我們對大自然的觀點,而大自然是神祕的。科學不斷的演化,新的證據誘發了嶄新的詮釋與假說,建構了新的思維模式。波普氏哲學精義認定:科學中沒有所謂果真能夠被驗證的任何真理存在。上百萬個觀察,不能夠證明某一個科學上的結論為真,而單一個觀察卻能夠證明一個科學上的結論為偽。偽命題因而能夠從科學領域中被排除,但是「真理」依然在未能證實的「推測」中被尋尋覓覓。讀這本書,親子口耳相傳,互動傳授,如何誘發孩子無止盡的好奇心,引領孩子無拘無束的想像力,建構知識體系中的大架構、大系統與大網絡,是我們最大的期盼。  這本百科全書的編排,圖文並茂,內容充實豐富。在如何使用本書中,清楚說明了各個部分色塊、內框的意涵與檢索。五大篇章涵蓋了史前(地質史)重要的動物類群(生命五界中的一個界域,包括我們人類在內),以九幅嶄新支序圖串聯起無脊椎動物、魚類群、兩生類群、爬行動物類群、恐龍與鳥類群,以及哺乳動物和牠們的祖先類群。第五篇章則浮光掠影地描繪地質年代中紀元代表性化石;從挖掘化石,到修復、裝架、復原、研究、陳列展示的系列工作;重建古生態,界定古時間的嶄新方法與技術;這個領域中相關科學家、傳奇人物的簡略傳記(中國龍王董枝明是唯一列名的華人),以及全球重要自然博物館的清單(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唯一列名的亞洲博物館)。第一單元「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從三葉蟲到多樣性昆蟲(節肢動物)的演化;菊石、箭石與棘皮動物和姊妹群脊索動物的演化;第一隻「魚」,無頷類群,到甲冑的武士(原始有頷類群);到接踵而來,悠游於四億年汪洋的軟骨魚類(鯊、鮫、魟類),棘魚類群、輻鰭魚類群到肉鰭魚類群的肺魚、腔棘魚類。第二單元兩生類和爬行動物類群──狡兔三窟,青蛙兩棲,恐龍爬行,倦鳥遠走高飛。這一篇章,從諾曼第登陸,建立第一個灘頭堡開始;水陸兩棲世界的重建;到第一個羊膜卵的創生發明,脫困水域,切斷戀水的情節,匍匐登陸;腦袋上眼眶後的開孔、建弓的型式,定奪了龜鱉(缺弓型)、蜥鱷(雙弓型)與重新下海的魚龍、蛇頸龍、滄龍等(調弓型)的各個系譜之演化發展;到翼龍(祖龍類群,雙弓型),第一批振臂高飛、翱翔天際的爬行動物。第三單元恐龍與鳥的恩恩怨怨──是本書的精華與焦點。兩大支系(蜥臀類群與鳥臀類群)五大門派(獸足龍類群,蜥腳龍類群,鳥腳龍類群,覆盾甲龍類群與緣飾龍類群)相繼登場,嶄露頭角,搔首弄姿。而傳統林奈分類的「鳥綱」進駐到獸足龍類群的窩巢中,成為有羽翼、會飛翔的恐龍;更令人驚豔的是所有獸足類恐龍紛紛變裝,披上了豔麗的羽絨衣,仿效著最新發掘自中國遼西地區中華龍鳥、尾羽龍、北票龍的精緻羽絨(羽毛)的化石證據,而復原重建成形。第四單元哺乳動物和牠們的祖先型──本篇歸類於腦袋上眼眶後單一開孔(單弓型)的類群。從最原始、神祕難解的「似哺乳爬行動物」,到第一隻哺乳動物的崛起;到有袋類動物類群的演化、分布、遷移;到胎盤類優勢哺乳動物的崛起、演化;詳述食肉類、食蟲類、靈長類、類人猿、齧齒類、有蹄類、犀類、長鼻類等新生代最多樣性、優勢的脊椎動物。而我們智人(Homo sapiens),衍生出意識、語言與書寫文字。回頭望著幽冥的年代逝去的生命,撰寫出牠們趣味盎然的故事情節。  中國是化石的原鄉,恐龍的伊甸園;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半個世紀前,中國人親手發掘、研究、復原裝架的第一隻恐龍,許氏祿豐龍,昂首矗立在重慶的北培。龍的傳人,從此開啟了中國古生物學研究的嶄新領域。「再造猶見崢嶸態,象形應存渾古風」,這正是摘自於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楊鍾鍵院士的詩句。半個世紀後,到了世紀之交,舞台上要角接棒,薪火相承的1990年代,開啟了石破天驚的「知識創新工程」。中國35歲上下的年輕一代古生物學家,羽扇綸巾、頭角崢嶸,與世界接軌,占擁了眺望的平台。中國的大地也適時地回應擁抱,浮現出舉世震撼的珍稀化石材料:「生生不息賴進化,探索古魚上溯源。承先啟後兩棲類,爬蟲著陸開新篇。凌空振翅朝陽鳥,古獸鰲頭不獨占。人類化石屢掠世,更有石器助紀年。」這正是中國古生物學再造猶見崢嶸態的光耀與寫照。  在脊椎動物生命樹型圖上,近年來在中國大地上豐富的發掘,添枝加葉,這批珍貴的化石填補了許多重要的空缺,串聯起許多所謂「失落的環節」,成為脊椎動物演化支序圖上的要角與主幹分支。像是昆明魚與海口魚成為無頷類群的遙遠祖先型;斑鱗魚的發現與命名占據了硬骨魚類(有頷類群)基幹的演化位置;熱河獸完整的化石標本,填補了哺乳動物類群中,三尖齒獸類分支上關鍵的地位;在恐龍類群中,中華龍鳥、尾羽龍、原始祖鳥、中國鳥龍、小盜龍與新近(2002年)命名發表的張氏中國獵龍(Sinovenator changii),這一群帶毛(絨毛、羽毛)的恐龍,填補了獸足龍類群關鍵性的分支位置,並且針對原始鳥類群的起源與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而即將發表的寧城樹棲龍(Epidendrosaurus ningchengensis)屬於奔龍類群,前肢頎長,推測為樹棲行為。進而推斷鳥起源於恐龍支系,恐龍不必然陸棲奔行,飛翔可能源自於樹棲的滑翔而來,為世紀飛翔起源的大辯駁,提供嶄新的線索;最後,在中生代古鳥類群起源的分支基幹上名噪一個半世紀的德國索倫候芬始祖鳥,成為了所有現代鳥類群的旁支嫡系。聖賢孔子鳥與2000年發表的豐寧原羽鳥,成為了現代型鳥類最親近的姊妹群。對探究羽毛的起源、飛翔的起源、演進以及鳥早期的爆發適應演化,無疑的提供了最嶄新的枝芽。  科學家在象牙塔中摸索一生,自得其樂。億萬年生命存留的影像定格,化石徵顯的生命膠囊是活生生歷史的記憶,訴說著演化生物學界域裡的衷情與鄉愁。Eureka!我發現了!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卻見她在燈火闌珊處。這種迷人的發現之喜悅,牽動著幾個世紀以來,古生物學家永不止息的尋尋覓覓。讓我們敞開心胸,一讀這本絕妙生命所展現絢麗的大千世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