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解剖圖譜︰上肢分冊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5月

實用解剖圖譜︰上肢分冊

作者:高士濂 主編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01日
ISBN:753236702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514元

本書為一部描繪人體形態結構的解剖學圖譜。本圖譜運用造型藝術手段,將人體形態結構的基本面貌有選擇地、盡可能完美地展現在臨床實踐者的面前。 上肢分冊包括兩篇共七章,50余萬文字,511幅彩圖組和黑白圖組。第一篇概論,第二篇上肢,包括上肢整體觀、肩部、臂部、肘部、前臂部、手部和上肢諸神經等章。 本圖譜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將形態學理論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在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從應用角度出發,描繪了上肢的系統概貌、表面解剖、層次局解、入路局解、斷面局解、關節形態與運動、骨骼、血管、淋巴管X線解剖等內容,匯集了形態、功能、體征、損傷機制于一書,讀者使用方便。 本圖譜可供矯形外科醫師、手外科醫師、神經外科醫師、普通外科醫師、解剖學工作者和醫學生在醫學臨床和教學、科研中參考應用。 高士濂,1928年生,漢族,北京市人,中國醫科大學解剖學教授。主編的著作有︰《生理解剖掛圖》1964年、196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人體解剖掛圖》197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人體解剖圖譜》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版1973年,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狀,第二版1989年,獲1990年度華東地區科技圖書一等獎,第三版2000年;《實用解剖圖譜》(上肢分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版1980年,獲1984-1986年度華東地區科技圖書一等獎,第二版2003年;《實用解剖圖譜》(下肢分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版1985年,獲1984-1986年度華東地區科技圖書一等獎,第二版2004年;《骨關節手術入路彩色圖譜》1986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與《骨關節手術入路結構顯示的研究》一道獲國家衛生部1988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人類生殖調節圖譜》1991年,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獲1991年北方十省市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93年全國人口科學獎一等獎;1999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用腦血管圖譜》2002年,科學出版社,1991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局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績顯著”的榮譽證書和大理石雕。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第一篇 概論 第一節 全身體表和經絡穴位 第二節 管狀骨——形態、構造、骨化、血管神經、放射性核素骨顯像 第三節 關節——形態、構造、血管神經分布 第四節 骨骼肌——構造、腱、腱的血液供應、腱的分類和移植 第五節 血管——壁的構造、小動靜脈、淋巴管、微循環和動靜脈吻合、皮膚微血管樹 第六節 周圍神經——構造、分類、脊神經、肌梭、運動終板、神經縴維變性和再生 第二管 上肢 第一章 上肢整體觀 第一節 上肢體表 第二節 上肢骨及骨化中心 第三節 上肢肌 第四節 上肢血管——動脈、淺靜脈、淺深靜脈的交通和青脈皮瓣 第五節 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結 第六節 上肢神經——上肢神經、皮神經、皮膚神經節段、肌肉神經節段、骨的神經節段、交感神經分布 第七節 上肢的分區 第二章 肩部 第一節 肩前區和鎖骨區——表面解剖、鎖骨區局解、肩帶、肩前區和腑區局解、臂叢、腑血管、肩部動脈造影 第二節 肩後區和肩胛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三節 肩上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四節 腋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淋巴管和淋巴結 第五節 肩關節——肩關節復合體、孟肱關節及周圍結構 第六節 肩部骨骼——肩胛骨和肱骨上端 第七節 肩部入路局解——前內側入路、上方弧形入路、後入路、腋入路 第八節 肩部X線測量及年齡特征 第九節 肩帶和臂的運動 第三章 臂部 第一節 臂前區——層次局解、肱動脈干及分支、皮瓣 第二節 臂後區——層次局解、皮瓣 第三節 臂外側面——層次局解 第四節 臂部斷面及筋膜間隙 第五節 臂部骨骼及骨折變位 第六節 臂部入路局解——肱骨近、中、遠1/3前外側入路、肱骨中3/5後入路 第四章 肘部 第一節 肘前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二節 肘後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三節 肘外側面——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四節 肘內側面——表面解剖、層次局解、肘管 第五節 肘關節——肘關節各方面及動脈網 第六節 肘部骨骼及骨折變位 第七節 肘部斷面 第八節 肘部入路局解——肘前、肘後、肘內側、肘外側入路 第九節 肘部X線測量及年齡特征 第十節 肘部運動 第五章 前臂部 第六章 手部 第七章 上肢諸神經 [附]經絡穴位

《實用解剖圖譜》四肢分冊供矯形外科醫師、神經外科醫師、普通外科醫師、解剖學工作者和醫學生等在醫學臨床和醫學教學中參考應用。四肢分冊設有概論、上肢、下肢三篇。第一篇概論,展示了全身體表和經絡穴位、管狀骨、關節、骨骼肌、血管和周圍神經的基本形態構造,並將宏觀和微觀的構造聯系起來。第二篇上肢,按肩、臂、肘、前臂和手五部分描繪,各部又相應分成不同分區。第三篇下肢,按髖、大腿、膝、小腿和足五部分描繪,各部又相應分成不同分區。後兩篇首先扼要地展示了上下肢系統結構的整體觀;其後,通過連續層次局解、手術人路局解、肢體斷面局解、骨關節構造、血管神經類型、X線解剖、關節運動及肌肉功能等畫面和文字對各部分給以多方面的描繪;最後,對上下肢神經做了集中分析。 圖譜中的連續層次局解,系從廣闊的面上由淺入深地逐層展示結構,除體表解剖采用生體攝影外,其余用色彩寫生描繪了淺組織、筋膜、肌肉、骨骼、血管、神經的相互位置關系。其中,注意反映了周圍神經的走行、毗鄰,皮支的發出部位和走向,關節支的分布,肌支的數目、發出部位、順序、到達肌肉的距離以及某些肌肉的雙重神經支酉已著重描繪了某些重要局部的結構安排;依國人資料反映了神經、血管的分支類型;注意到血管的側副循環和滋養區域。 圖譜中的手術入路局解,系從切口途徑展示各層結構,此為四肢骨關節手術所經常涉及。本書所選取的,系肢體不同部分和不同方位中自認為有代表性的主要切口,予以展示。我們著眼于切口途徑的局部解剖,尤其是血管神經的局部關系,以利于解決相應手術中的特定矛盾,而未追求繁多的切口種類、嶄新的術式和精確的方法。加之,入路局解為彩色攝影,層次局解為繪畫寫生,兩者各具特色,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範圍展現結構,可以互為補充,便于參照應用。 X線解剖為研究人體形態結構的一個重要手段,X線檢查系臨床診斷的一個重要方法,有多數專著做了深入討論。圖譜本分冊僅反映了成人骨關節幾個主要姿位的正常X線像和成長期骨關節X線像的年齡特征,從而展現了骨化中心的出現及干 接合的狀況,以利鑒別參考。某些部位血管的X線像,亦重點顯不。 關節運動及肌肉生物力學的知識不僅具有功能解剖學意義,且為矯形外科和神經外科的診斷和治療所必需。矯形外科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乃是肌肉功能的恢復和肌力的重建問題。進行肌腱移接時,必須選擇相當強壯的移接肌肉,必須考慮拮抗肌力的平衡,必須采取跨過關節的滿意位置,必須處理好移接肌腱的松緊。這一切有賴于對肌肉功能的了解。晚近二十多年來,國內外采用多道肌電儀、電影和遙控技術等進行了肌肉動作的肌電圖研究,為在生活機體中研究肌肉功能狀態開闢了新途徑。圖譜四肢分冊綜合這方面一些資料,結合力的分析,對四肢各種動作提供了主動肌、輔助肌、拮抗肌和固定肌等的活動情況。但是,肌電圖研究也有其不足︰肌電有個體差異,應用針電極探測深部肌肉時,可能給運動帶來限制,肌電在定量研究上還缺乏滿意的指標等,這些有待今後改進,並期待電子技術的應用。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