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大歷史:戰略是人類永恆的遊戲規則,懂戰略,你就能理解世界、定位他人,掌握自己的優勢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戰略大歷史:戰略是人類永恆的遊戲規則,懂戰略,你就能理解世界、定位他人,掌握自己的優勢
★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自人類文明以來,從戰場、政界、商場、人生選擇…
人人都需要擬定戰略,因為戰略無所不在
戰略領域最知名學者×最宏大著作
首度引進繁中版
勞倫斯‧佛里德曼展現他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級戰略思想先驅,他認為與權力平衡相比,戰略更是源自形勢的核心藝術。──哈佛教授約瑟夫•奈伊
戰略並非專為面臨生死抉擇、成敗決斷的王侯將相所獨有,更多的世間事物都少不了它。當在實現中,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遭遇障礙,或者需要判斷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順序,戰略就不可或缺。
在商業領域,企業CEO負責公司的整體戰略(商業領域通常稱「策略」),其下的採購、市場、人力資源等部門則各有各的策略。醫生需要臨床的策略,律師有起訴的策略,社工人員則得提供諮詢服務的策略。至於個人,不管是職涯發展、購屋、納稅,也都需要具體的策略來協助。事實上,在當今世界,只要是人類活動,哪怕再微小、再普通,都要懂策略。
戰略思想家勞倫斯‧佛里德曼在《戰略大歷史》中,以時代為經,戰略思想為緯,從聖經、古代希臘神話、孫子和馬基雅利身上,找尋戰略的起源,以極富吸引力和洞察力的描述,分五層次分析戰略嵌入人類生活的進程。
在「武力的戰略」,他引領讀者爬梳了從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戰略思想大師約米尼、賽局理論專家謝林的核武戰略,直至新軍事革命時期的資訊戰。在「底層的戰略」,他對政治戰略展開分析,從馬克思對政治的革命性分析入手、到主張非暴力的甘地,直至美國總統雷根、歐巴馬的競選策略。在「上層的戰略」,對商業策略展開了全面性歷史敘事,二次大戰後,經濟領域成為各國競爭要地,經濟學的策略論述也成為當世顯學,佛里德曼在此介紹了泰勒、斯隆、彼得‧杜拉克、麥可‧波特等關鍵人物,以及蘭德公司、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等機構在決策科學化的角色。在最後一部分「戰略理論」,講述了當代社會科學正在重塑我們對戰略概念的理解。在本書你可以學到:
●為什麼孫子說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最偉大的戰略家必須是詭詐大師,有時可以在敵國君臣之間製造分裂,有時也可以挑撥敵國與盟友的關係,使它們相互猜疑而彼此疏遠,這樣就能讓它們中計。
●馬基維利的《君王論》為什麼說領導人必須是狐狸、又是獅子?
生存是最高目的,像狐狸一樣狡猾,才能認識陷阱;像獅子一樣有力,才能驚駭敵人。
●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指什麼?
兩國的敵對狀況若不能經由外交談判獲得解決,最終只有訴諸戰爭,戰爭本身是一種對策。換言之,戰爭目標選擇仍應以達成戰爭目的為考量。
●甘地與金恩的非暴力戰略為什麼有效果?
當全世界都充斥著暴力和動亂,非暴力訴求占領道德制高點,遊行、罷工和抵制等群眾運動操作成功,讓對手難以招架。
●二十一世紀的非正規戰爭:資訊戰是怎麼打的?
恐怖分子、激進組織一般不會發動正面進攻,而是會採取「蜂群戰術」,在一個由手機和網際網路連成一體的網路中,用不同方法、不同方向,以小集團的形式發起攻擊,讓政府對迅速發展的民意束手無策。
●戰略為何在經濟管理領域被引用,甚至發揚光大?
戰後洛克菲勒(標準石油)、福特(福特汽車)、斯隆(通用汽車)等大企業,如同帝國般影響了勞動階級的生活態度和消費方式,高階管理者將戰爭所需的智謀和資源融入商業模型中。
●商場如戰場!企業也講求策略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即是經典案例。一旦企業成了彼此交戰的軍隊,就要思考如何克敵制勝。麥可‧波特、金偉燦等學者研究競爭策略以保持優勢。
「評估環境態勢、掌握敵人地位、找出自身優勢」正是戰略的核心要務。尋訪不迷失方向、不陷入混亂的智慧,勞倫斯‧佛里德曼視野恢弘地概述了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戰略家與理論。遠在大衛以智計擊敗哥利亞,直至當代經濟領域中運用的賽局理論,這部宏大巨著總結了古往今來對戰略的反思,讀者能從中理解與評估古往今來戰場、政壇、商場、人生選擇的戰略良窳,並提出屬於自己的觀點,做出精準判斷,採取更有效行動。
本書特色
1.戰略思想史上最宏觀之作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有系統、最宏觀的戰略理論史,從聖經故事、生物演化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羅四千年史上事件、主題及諸位戰略思想家。是一本深具雄心、非凡浩大之作,宛如《人類大歷史》戰略版!
2.大師領路,走一趟戰略巡遊之旅
作者以大師之眼,帶讀者俯瞰一遍戰略理論的演化與人類文明版圖的拓展。不止探討軍事面向,還全面統整及分析政治、社會階級、商業等策略,由起源、武力、底層、上層、理論,五層次分析,是全方位理解戰略的難得、也是唯一之作。
3.商場即戰場!戰略思考不可或缺
懂戰略,才會看大局、定目標,也能臨場應變。一部戰略史,見證諸多英雄以弱勝強,穩操勝算;帶讀者綜觀戰略思想內涵與典範流變,包含孫子兵法、君王論、戰爭論、管理策略、競爭策略……等重要理論內涵,每位想升級思維的商務人士,必修這堂戰略課。
好評推薦
約瑟夫•奈伊(哈佛大學教授、《哈佛最熱門的國際關係課》作者)/馬克•斯托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安全研究碩士學程主任/羅伯特•傑維斯、阿德萊•史蒂文生(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菲力浦•羅比特(《阿基里斯之盾:戰爭和平與歷史進程》作者)/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這是一部蘊含著驚人的視野、學識以及最重要的——智慧的著作。——《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權威之作……有淵博的學識和眾多的論點。——《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本書為專家撰寫的同時,仍然能為普通讀者所理解,這對於駕馭此類體裁來說是種難得的本事。正因為如此,他寫出了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棒的一本有關戰略的書籍。——《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作者簡介
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
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榮譽教授。1995年當選英國社會科學院成員,並於1996年獲得司令勳章(CBE),1997年被指定為官方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歷史學家。2003年,佛里德曼獲得爵級司令勳章(KCMG)。從2009年起任職英國官方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
佛里德曼在核武戰略和冷戰領域著述頗豐,經常就當代安全問題發表時事評論。另著有《戰爭的未來》(The Future of War)、《核武戰略的進化》(Evolution of Nuclear Strategy)等書。
推薦序
前言
第一部分:起源
第1章 起源一:演化
第2章 起源二:聖經
第3章 起源三:希臘人
第4章 孫子和馬基維利
第5章 撒旦的戰略
第二部分:武力的戰略
第6章 新戰略科學
第7章 克勞塞維茨
第8章 偽科學
第9章 殲滅戰或消耗戰
第10章 頭腦與肌肉
第11章 間接路線
第12章 核子競爭
第13章 非理性的理性
第14章 游擊戰
第15章 觀察與調整
第16章 新軍事革命
第17章 戰略大師的神話
第三部分:底層的戰略
第18章 馬克思及其為工人階級服務的戰略
第19章 赫爾岑和巴枯寧
第20章 修正主義者和先鋒隊
第21章 官僚、民主人士和菁英
第22章 規則、神話和宣傳
第23章 非暴力的力量
第24章 存在主義戰略
第25章 非裔民權運動
第26章 結構、典範、話語和敘事
第27章 種族、宗教和選舉制
第四部分:上層戰略
第28章 經理階層的崛起
第29章 企業的天職
第30章 管理戰略
第31章 商場如戰場
第32章 經濟學的興起
第33章 紅皇后與藍海
第34章 社會學的挑戰
第35章 計畫型戰略或應變型戰略
第五部分:戰略理論
第36章 理性選擇的極限
第37章 超越理性選擇
第38章 故事和劇本
推薦序
一本台灣人需要閱讀的戰略研究著作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副主任)
勞倫斯‧佛里德曼的《戰略大歷史》(Strategy: A History)在英美是該領域的重磅著作,筆者因求學、研究和工作之便,較多數台灣讀者更早讀到;手上的版本是二○一三年版。雖價值連城,但卷帙浩繁(原書七百四十一頁,厚達八公分),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戰略研究著作。
首先,它結合理論和實例,並且實例夠新,從希臘羅馬時代一直到現在的反恐戰爭,作者探討了聖經和馬克思主義對於戰略的意義以及影響,這可能是本書最具價值的地方——中文探討「戰略」的著作幾乎全都缺乏這一部分;想要了解「戰略」,沒有戰史作為基礎是很困難的,所以敘事作為一種思考和傳播戰略的手段就非常重要。因此,作者的努力集中在向讀者說明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構想從何而來,其背後的構建意圖(傳統歷史教育中最缺乏的,對「歷史動力」的介紹),以及它們的意義是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的。為了和這種敘事主題保持協調一致,作者還引用了聖經以及荷馬、彌爾頓和托爾斯泰等人的文學作品中的一些例子,來闡釋戰略行為的核心問題及相應對策。事實上,就曾經在美國學術環境中研習國際關係的筆者來說,深感如果不去理解聖經,對西方文明的諸多思維和演變,實在不易了解。所以聖經雖然不是一本戰略理論著作,卻是理解西方戰略理論思維的核心基礎。作者以非凡的功力將此一浩大工程做了完美的闡述,令筆者肅然起敬。
另外,作者特別在第三部分「底層的戰略」中分析馬克思為工人階級服務的戰略,這是本書最具可讀性的部分。作者首先指出:「探討弱者或至少是那些自稱代表弱者行事的人的戰略,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和可利用的手段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對這些人來說,制定戰略是最具有挑戰性的事。他們必須以不會招致鎮壓的方式爭取支持。如果有可能遭到鎮壓,他們就要考慮苟且偷生甚至憑一己之力從事暴力反抗。他們不知道能否說服所有人為共同的目標團結起來,也不知道是否有必要做出讓步和必要時應該做出多大讓步。」事實上,這些「弱者」或「自稱代表弱者的人」的戰略和運用戰略的行為,對今日的世界局勢——尤其是我們所居住的台灣——有著最巨大的影響。從巴黎公社的吶喊,到毛澤東的成功讓中華民國遷台,以至於二○二○年中國和美國針對貿易戰和COVID-19肺炎疫情的博弈,都源於此。今天中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共的鬥爭策略依然和百年前共產主義的老祖宗有相似之處——「在一個敵方勢力優勢、會鎮壓或反對我們的地方爭取支持」,所謂「統戰」和「大外宣」,都是在這樣的思維下組織進行的。
共產主義者的思維與戰略,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槍桿子裡出政權」這麼簡單,首先,階級意識是鬥爭的動力;之後,革命雖然會在壓迫下產生,但需要專業的指導和健全的組織。這已經成為對政治生活特別是左派政治生活的一大檢驗標準(作者語)。因此,「職業革命家」的出現,堪稱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最大轉折,進而讓共產主義凝聚成共產黨再建立起共產國家,而「職業革命家」的訓練、思維和作為,更廣泛影響了一切政治方式、手段乃至於符碼和宣傳。有了本書給我們作為知識基礎和理論分析,讀者若要理解百年來的一連串重要歷史事件,包括「民族解放運動」、重大的內戰、國家分裂的動力以至於各項抗爭,都提供了其他書籍沒缺乏的卓越認識。
其次,作為一部歷史,作者自我揭露它的目的是在探討戰略理論中一些影響戰爭、政治和貿易活動的、「最突出主題」的發展演變,「為戰略創造條件的理論」,才是重點。這些理論設定出戰略家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他們所依託的環境,並決定了他們的政治和社會行為方式。因此,本書論述的並不是「如何制定計畫因應衝突,或是如何借助實用知識來因應各種不確定因素,而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這點讓讀者可以對整個基於「戰爭」所產生的理論有個提綱挈領的了解,便於之後進階的探討。並且可以告訴我們,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須先有「創造使該事務成功條件的環境」。
同樣的,戰略理論也不僅僅是一些行事的指南。不可諱言地,曾經有一段時間流行「古事今解」或是「今事古釋」,前者包括把歷史上的事件拿來用現代的方式進行分析,譬如將楚漢相爭類比為今日的企業競爭;後者則是將現代的戰爭或博弈,尋找古典論述予以證明,藉以作為古典論述有其價值的佐證。譬如將杜黑的空權戰略論或美國在波灣戰爭的空權打擊用《孫子兵法》中「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來證明《孫子兵法》的價值,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對於中文「微言大義」較無感的讀者來說,還是勞倫斯‧佛里德曼的論述更能深入人心。
第三,作者認為戰略就是「選擇」的基礎。他認為「戰略之所以讓我著迷,就在於它是一門關於選擇的學問,正是因為這些選擇至關重要,其背後的論證才值得認真研究」。在筆者於臺北醫學大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告訴同學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各位了解「如何做選擇」、「何時下決定」,在這本傑出的著作透過傑出譯筆和細心出版之後,相信能對台灣讀者在生活中如何進行反思、做出選擇、進而決斷,發揮重要的啟蒙作用——這也是國際關係研究的迷人之處。
「戰略就是生活的體現」
翁明賢(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長)
自古以來「戰略」(strategy)一詞意謂「智慧」與高超的「決策」過程。現實生活中,也會跟「謀略」、「策略」與「計謀」相提並論。從歷史縱向角度言,東西方各界出現許多戰略家,各擅其長,其中西方戰略學界的克勞塞維茲在其《戰爭論》一書中提出:「戰爭是政治另外一種形式的延續」;在東方方面,以「孫子兵法」中提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顯示東、西方「戰略」理論都提出「戰略」是討論戰爭與暴力使用學理,更是一種「經國大計」思維理則。
事實上,「戰略」是一種具有「目標」導向的「計畫」與「實踐」的過程,既然是一個「計畫」,就必須要考量透過何種「途徑」,以及可以運用的「工具」或是具備那些可恃「資源」。「決策者」也必須思考「利益」的優先順序,或是「威脅」程度,才能進而律定追求何種適切性的「目標」。因此,「戰略」不僅可以運用於「承平時期」的「運籌帷幄」,亦可適用於「戰爭時期」的「危機管理」。研究「戰略」更要理解「戰略」的「主體」與「客體」所面對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為何,還要密切注意不同層次的環境相互影響因素。例如此次全球面臨「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呈現出各國不同的因應之道,台灣之所以成為「防疫典範」原因在於戰略上,台灣基於「統一事權、超前部署、穩定人心」指導下;戰術上,將病毒「阻絕境外」,並「落實疫調」,推動「自我管理」,建構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相互協調的「防疫戰略」。
一九八二年基於民間自由活潑學風激勵,能夠開創多元思考的高階戰略教育,在淡江大學創辦人張建邦博士、前國防大學校長蔣緯國將軍、許智偉教授、簡立教授等人倡議下,鼓吹成立台灣成立第一個民間性質的「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一九九九年成立「在職專班」、二○○六年獲准成立「博士班」,奠定台灣戰略研究的完整體系,成為國內培養戰略專業的最高學府。值得一談的是開創台灣戰略研究先河的鈕先鍾老師被譽為兩岸戰略研究第一人,著書百萬言,並鼓勵民間學者參與戰略學研究工作。
其實,從二○○四年以來,台灣的戰略研究社群(strategic community) 開始進入一個「集會結社」的時期,除了「中華戰略學會」、「中華軍史學會」之外,陸續成立「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台灣戰略模擬學會」、「台灣國際研究學會」、「中華戰略與兵棋協會」、「台灣戰略前瞻研究學會」、「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中華戰略前瞻學會」等,透過不同形式的研討會、座談會,或報章雜誌投稿,展現出民間智庫戰略研究、監督政府政策與施政建議的能量。不過,縱然「體制性」戰略研究社群持續增長,如何能夠普及化戰略教育,除了學院教育擴大之外,還需要更多學術研究出版,讓一般普羅大眾獲得與理解「戰略就是生活」的意涵。
傾接商業周刊邀請針對「戰略大歷史」(Strategy: A History)一書為推薦序。該書作者為英國學者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長期擔任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教授,著述豐富,尤其是「核子戰略」和「冷戰」領域研究。本書分成五大部份:起源、武力的戰略、底層的戰略、上層戰略與戰略理論,聚焦於「戰略」此一「名詞」的「本體論」:從歷史縱向發展角度言,「戰略」即人類生活的「運用」與「體現」;「認識論」:「戰略」涉及「武力」與「非武力」、「傳統」與「非傳統」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等工具的運用;與「方法論」:從國際關係理論涉及「決策」的研究途徑與方法角度言。作者從「歷史上」的戰略家著手,讓讀者理解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不同形式「戰略」的互動過程,而且「戰略」適用於各種社會學科理論與實踐。
透過此本佛里德曼教授的「生花妙筆」與「鞭辟入裡」的戰略巨著,使得本書可以成為台灣戰略教育的重要「教科書」之一,更是社會大眾隨時參考運用的戰略典範書籍。是以,特別為序並推薦本書。
【摘錄1】前言 在遭到迎頭痛擊前,每個人都是有計畫的。——拳王邁克‧泰森 人人都需要戰略。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胸懷大略是軍隊將領、大公司高層領導和政黨領袖們的事,但其實在今天,任何一個像樣的組織都不敢想像若沒有策略該如何生存。人類事務充斥著無常與困惑,探索出路困難重重,但相較於戰術層面的計策,宏觀的戰略方法依然是解決問題的首選,遑論那些靈機一動得來的所謂妙招。胸懷戰略意味著擁有高瞻遠矚、掌握重點、治本而非治標、放眼全局而非只見細節的能力。離開了戰略,什麼直接面對問題、追求目標,就只是空談而已。無論軍事行動、企業投資還是政府計畫,要想獲得支持,就必須先有一套可供評估的戰略。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決策顯然比相對循規蹈矩的常規決定更具價值。由此可知,比起那些只會出主意的建言者和負責實際操作的執行者,戰略決策制定者的地位更高。 戰略並不是專為面臨生死抉擇、成敗決斷的強國和大公司打造,更多的世俗雜事同樣離不開它。當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遭遇障礙,或者需要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有序分配做出判斷時,戰略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商業領域,企業執行長負責公司的整體策略,其下的採購、市場、人力資源等部門則各有各的分策略。醫生需要臨床的策略,律師講究起訴的策略,社會工作者則必備提供諮詢服務的策略。至於個人,不管是追求職業發展、承受生離死別,還是填寫納稅申報單,甚至訓練寶寶大小便或買輛汽車,也都需要具體的戰略來協助。事實上,在當今世界,只要是人類活動,哪怕再低微、再平庸、再私密,也不可能拋開戰略而行事。 (中略) 戰略還常常被描述為一場決鬥,一場爆發於兩股對立意志之間的衝突。這反映了「戰略」二字的軍事血統,因此它也常被拿來和摔角比賽對比。同時,戰略也可以被看作使用標準二階矩陣演算法對博弈論所引發的衝突模型的結果。但涉及戰略的情境,極少如此簡單。在拳擊場上,泰森的對手幾乎沒什麼選擇餘地,但如果可以打破比賽規則,允許他從場外找個幫手,那麼他的獲勝機率必會大大提高。可見,與人結盟不失為一種最精明的戰略行為;同理,防止對手採取同樣的對策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