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網絡化與大數據時代的文化認同與區域發展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全球網絡化與大數據時代的文化認同與區域發展

作者:張國良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ISBN:9787208151611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是「全球傳播論壇」文庫之七,以「全球網絡化與大數據時代的文化認同與區域發展」為主題,圍繞新媒體與大數據時代的文化認同、新媒體與大數據時代的區域發展、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反思與前瞻、傳統文化的繼承與革新、新媒體與大數據環境下的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互聯網對少數民族的影響、新媒體與國際傳播、新媒體與跨文化交流、新媒體時代的數字鴻溝與媒介素養等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對中國西部地區與中國其他地區以及世界各地之間的傳播學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張國良,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傳播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被授予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曾擔任中國傳播學會首任會長,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傳播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序張國良1
一、媒介情境與文化認同
文化•媒體•身份認同
——對papi醬之創作與彈幕族互動的青年後亞文化觀察3
新媒介與少數民族文藝團體成員的自我呈現和表達
——以蝴蝶飛藝術團為個案13
中緬邊境地區音像產品的傳播與跨境文化認同
——基於對芒市遮放鎮戶拉街的傳播人類學考察22
Identity•Ceremony•Media:TheMediaPresentaboutFEMENintheAgeoftheInternet29
二、媒介生態與社會發展
媒介使用對個體環保行為的影響
——基於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3)資料的實證研究61
“互聯網+”背景下貴州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研究76
“一帶一路”建設中區域文化的認知傳播力建構
——以新疆文化為例87
“多彩貴州”品牌發展的SWOT分析98
移動互聯新時代旅遊目的地微信傳播效果研究
——以南昌滕王閣景區微信公眾號為例110
ALocalPerspectiveonHowNewMediaImpacts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123
三、傳播技術與媒介變革
BigDataandExperientialMedia:ConsideringtheCulturalImplications137
新媒體下的資訊接收方式對傳統媒體認知接受習慣的衝擊及應對146
互聯網邏輯下的媒介轉型之路初探
——2015年傳媒經濟文獻綜述155
大資料背景下原生廣告的傳播特徵
——以微信為例171
知音傳媒集團的數位終端革命及其啟示177
OTT營運模式對戲劇的未來影響185
四、數位鴻溝與媒介素養
公眾記憶中網路新聞的遺忘191
十年的轉變:中國媒介素養與現代化觀念調查198
社交、點贊與曬的圈子文化:運動類APP用戶使用動機與行為研究213
五、媒介呈現與傳播效果
中國經典動畫形象的繼承與重塑
——以“孫悟空”為例243
語言與視覺化的政治:媒介如何報導ISIS恐怖分子?254
六、媒介角色與社會責任
網路色情對上海和香港大學生性態度和性行為的影響267
電視民生新聞微信公眾號的應用研究
——以安徽經視《第一時間》微信公眾平臺為例288
數位化時代文化政策的重新思考
——以省級衛視落地權問題為例300

光陰荏苒,歲月變幻。

創立於2007年,以“分享全球視野,傳播中國經驗”為宗旨的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傳播研究院,迄今為止,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裡,在海內外眾多同人的支持下,連續舉辦了七屆“全球傳播論壇”,為推動中國傳播學研究的國際化、規範化、產學研協同化,貢獻了一分力量。

2016年7月16日至17日在中國貴州省貴陽市舉辦的“第七屆全球傳播論壇”,作為該論壇首次到中國西部地區舉行的嘗試,標誌著這一學術平臺切實相容全球化與本土化,以期更有效能地服務社會進步、延伸品牌效應的發展願景。

本屆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與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省傳播學學會、雲南大學、四川大學、臺灣世新大學、美國普渡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國際傳播學會等共同舉辦,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的二百多位元嘉賓、學者、專家、師生,濟濟一堂,共話學術,加深友誼,促進發展,圓滿地達成了如下預期目標:

一、為中外傳播學者提供思考的契機,深入考察正在急劇變化的媒體環境與文化認同、區域發展之間的關係。二、為各國、各地區的傳播學者提供對話的平臺,促進各個區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三、為中國西部地區與中國其他地區以及世界各地之間的傳播研究與教育的合作,搭建橋樑。

本屆論壇的追求和特色,引起廣泛興趣,收到來自中外傳播學者和學子的200多篇來稿,經過專家匿名評審,從中甄選出70多篇,題材多樣,品質上乘,分為9個專場予以交流。同時,還邀請了10位元中外知名學者發表主題演講,組織了一場圓桌會議,探討了包括媒介情境與文化認同、媒介生態與社會發展、傳播技術與媒介變革、數位鴻溝與媒介素養、媒介呈現與傳播效果、媒介角色與社會責任,以及如何發表高品質的學術期刊論文等富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前沿議題。
“天氣爽爽的,景色美美的,菜肴辣辣的,心情暖暖的,論壇棒棒的,朋友多多的,交流酷酷的,收穫滿滿的。”這幾句話,說出了與會人員的共同感受。

本屆論壇的鮮明特色和豐碩成果,受到學界、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包括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西部網、新浪網、網易網、搜狐網、千龍網、解放網、參考消息、今日頭條、貴州電視臺等在內的30多家媒體予以報導。
按照慣例,為了在更大範圍裡發揮論壇的作用和影響,讓更多同人得以分享論壇的成果,茲將各位中外作者的演講和論文,精選成書,以饗讀者。
2017年12月10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