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趨勢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中國經濟大趨勢

作者:徐明、趙文鍇、孫飛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02日
ISBN:9789861854656
語言:繁體中文

  ◎連投資大師巴菲特都說:未來十年的中國股市、房地產好事不斷!  ◎瞭解中國市場,完整競合、完全商機、共同富裕!!
  中國經濟能否持續高成長?人民幣會不會取代美元?   中國還有多少底牌可以打,致勝的關鍵又在哪裡?  大國之間的經濟戰爭如火如荼,一刻未停!  掌握全盤訊息,及早為未來10年利基點做好準備!
  更多人想知道的事……  面對國際熱錢的來勢洶洶,中國的經濟會不會走上泡沫一途?  沒有核心技術的加持,中國製造能否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  13億人口的能源危機,農糧與環境議題會成為中國最後浩劫?
  30年的改革終於讓中國走上先進之列,當中的代價也慢慢地被突顯出來,無論在金融業、製造業、農業,乃至於能源問題,在在逼迫著中國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抉擇,如何以不變應萬變,能否成為角力戰上的贏家,是門頗深的學問。
  本書徹底打破既往對於中國經濟的歌功頌德,以客觀的角度,詳實分析整個中國和大國間的關係,將檯面下經濟戰爭的真相和內幕一一披露,佐以國際間的利益衝突,強而有力的深度評論和建言,引領讀者全盤瞭解中國經濟的走勢和未來。
作者簡介
徐明
  活躍於中美兩地的投資銀行家。現為美國萬通投資銀行控股集團董事長、美國華裔教授學者協會終身會員,美國太平洋商會主席,曾協助多個中國城市和美國建立姊妹城市。擔任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理事長期間,曾協助中國企業全球化、證券化和資本化,是全球資源優化、整合的專家。
趙文鍇
  知名財經作家,與眾不同的經濟問題思考者。專精於宏觀經濟研究工作,曾任北京世紀鴻蒙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首席諮詢顧問,以及多家研究院所特約研究員、也於《證券日報》擔任財經記者、編輯等要職。主編以及策劃《每天學點經濟學》、《每天學點投資學》、《金融風暴啟示錄》等多本暢銷書,部分作品暢銷港、台、韓、日。
孫飛
  知名金融信託專家、經濟學家、投資銀行家,亦為經濟學博士、教授。現任美國萬通投資銀行控股集團執行董事、美國格林證券董事、美國太平洋商會中國執行主席。同時也擔綱中國國際資本公司執行董事、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國巨創業投資集團總裁。被譽為當今的「新銳經濟學家」和「中國金融信託業的首席經濟學家」。

第一篇 大國博奕,一刻都沒停止過的經濟戰爭
第一章 透視經濟戰爭的內幕
區域合作,全球利益的競爭策略
中國經濟的未來
第二章 未來10 年,如何搶占全球利益的制高點
掌控核心技術是關鍵
掌控金融就是掌控經濟的命脈
打贏貿易戰:打破壁壘,緊抓主導權
全球能源競爭:減少依賴,發展新能源
第二篇 財富保衛戰:明爭暗鬥的金融勢力
第三章 透視熱錢「迷局」,捍衛中國金融
熱錢幽靈:兇猛的「經濟殺手」
石油和糧食:金融風暴下熱錢的新動作
拒絕「中國因素」的炒作
中國的熱錢到底藏在哪裡?
石油價格:引燃熱錢攻擊的導火線
疏堵並舉,全方位抵禦熱錢
第四章 金融風暴下的美國風險轉移
經濟衰退下的美國將如何過冬?
美元霸權:美國憑什麼「挾持」世界
美國會怎麼向中國轉嫁風險?
國際貨幣多元化:人民幣的博奕之道
第三篇 誰主導著未來中國的經濟?
第五章 外資吞併中國企業,掀起併購狂潮
外資「通吃」汽車產業鏈
沃爾瑪的擴張:中國零售業遭遇空前競爭
中國品牌之痛?!
白酒:外資侵入的最後一塊「淨土」
從「話語權」和「定價權」透視外資的佈局
外資併購「洗牌」,中國企業如何接招?
第六章 中國產業的未來在哪裡?
「世界工廠」有多少痛可以從頭再來
金融風暴下的外資撤離?
金融風暴下的生存之道:轉型
第四篇 中國經濟如何抵抗危機實現轉型?
第七章 中國經濟的弱點何在?
美國患病,為什麼中國被迫吃藥?
貿易,還有多少驅動經濟的動力?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第八章 中國還有多少底牌可以打?
為了應對危機,人民幣會不會貶值?
解決政府的最大困擾:低階勞動力就業
轉型: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和結構
第五篇 世界糧食危機的背後,中國農業何去何從?
第九章 世界糧食危機是誰在操縱?
糧食「海嘯」席捲全球
世界糧食危機,中國的糧價如何做到波瀾不驚?
揭開危機的幕後推手
結構性問題才是危機根源
第十章 中國農業遭外資「侵襲」
定價權之痛:透視中國大豆危機
「內憂外患」並存,中國應提防糧食危機
中國農業安全受到威脅了嗎?
第六篇 中國如何應對21世紀的能源挑戰?
第十一章 「第四次石油危機」是否會來臨?
世界經濟的噩夢:三次石油危機之痛
油價動盪,「第四次石油危機」警鐘長鳴
重中之重:中國傾力突圍石油困境
能源外交,「多元化」打開新局面
第十二章 面對能源困境,中國如何突圍?
加緊完善能源戰略儲備
力行「節能」,走節約型發展之路
開發新能源,一步棋可「扭轉乾坤」

一、如何搶占全球化利益的制高點在世界經濟大戰中,誰能搶占全球利益的制高點,誰就能成為最後的贏家。那麼,全球利益的制高點有哪些?中國未來10年該如何佈局,來搶占全球化利益的制高點?每個國家都想成為高科技的領導者,獲得高額的利潤,成為國際競爭的勝利者。作為開發中國家的中國,要超越世界水準,就必須在研發上下足功夫,開創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中國眾多企業的弱勢不僅是資本實力和產業規模,更重要的是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說:「中國對外國專業技術的依賴程度很高,與日和韓不同,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技術創新沒有多大進展,在創立世界級企業方面也沒有多大建樹。」核心技術的貧乏,使得中國成了「生產能力的巨人」和「技術能力的矮人。」掌控核心技術是關鍵那麼,到底什麼是核心技術呢?核心技術是指某業界或某領域同類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起最關鍵作用的一種或多種技術。就如同微軟Window的Know-how、同仁堂的祕方、可口可樂的配方。此點特別是在工業化社會,尤其是知識經濟興起後,創新技術在全球快速擴散。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想要研發自己的產品,就得花費大把的鈔票去跟其他擁有專利的公司換取,就好比個人電腦中的CPU,是技術含量最多的部分,堪稱電腦的心臟,而擁有該專利的公司Intel就會是贏家,只要賣出一台電腦就可以獲得高額的回饋。與之相反,靠購買技術來完成產品製造者則受制於人,利潤空間非常有限,中國製造業一直面臨「核心技術缺失」的問題,相較於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企業,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的掌握情況差得很遠。透過占核心技術的缺失已成為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和面對國際市場競爭時,心中揮之不去的傷痛。中國要想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發展,就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提高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對於中國來說,透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最主要的兩個前提是:1.戰勝自我:隨著中國產業和企業全球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企業的技術來源已經到了由技術模仿為主轉向自主創新為主的時候了。但是,後發國家企業的技術追趕卻面臨巨大的挑戰。 這個挑戰,一方面來自發達國家的技術控制。跨國公司左右著所在產業的技術方向,控制技術標準,贏得巨大的先發效應,並透過技術、品牌、投資、關鍵裝備、關鍵零組件等,愈來愈強地控制著開發中國家的產業和企業。 另一方面,中國有許多企業自身缺乏創新精神。一些地方因追求速度、擴大投資、追求外延、擴大規模的偏好,導致企業不願意下苦功去走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在現有高階管理人員任用制度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的經營團隊迫切追求近期利益,幾乎誰也不願意「我這一屆投入自主研發,下一屆或再下一屆贏得收穫」。一些企業盲目多元化經營,主業已經模糊不清,技術創新也就無從談起。 這種盲目追求成長速度的社會氛圍,形成一股難以抗拒的社會力量,瀰漫著浮躁的、急於求成的心態。 還有一些企業認為自己的技術實力與跨國公司根本無法匹敵,創新意志瓦解,甚至放棄技術創新的努力。 因此,技術追趕不僅要應對來自外部的挑戰,更難克服的是來自內部的技術自信的破滅和創新意識、創新文化的缺失。實現技術創新,必須戰勝自我。 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因主要來自內生的追求和激情。只有那些忠誠於本業,並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家的執著追求和立足市場的長期戰略的企業,技術創新才可能持續。撈一把算一把的企業,根本就不會步入創新的軌道。2.正確對待技術引進:改革開放後,中國很多產業透過引進、消化、吸收,技術和生產水準都上了一個大台階。但是,當人們重新審視「以市場換技術」的歷程時,卻發現本國許多企業儘管讓出市場,甚至讓渡部分的所有權,卻沒有換來更強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也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術,甚者有些企業技術能力還出現衰退的現象。 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引進技術的項目數和總支出可能比日本與韓國還要多,但用於消化和吸收的費用只相當於引進費用的7%,僅是日本的1%。這一點費用只能解釋圖紙,對引進技術的效果作必要的驗證,很難消化,更不可能再創新。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