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心性休息導引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大圓滿心性休息導引
談錫永,筆名王亭之。廣東南海人。童年隨長輩習東密,十二歲入道家西派之門,旋即對佛典產生濃厚興趣,至二十八歲時學習藏地密宗,于三十八歲時得寧瑪派金剛阿閣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學著述收錄于張曼濤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近期著作多發表于《內明》雜志,並結集為《大中觀論集》。主編《傳統文化典籍導讀叢書》《寧瑪派叢書》及《大中觀系列》。 近年發起成立“北美漢藏佛學研究協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合辦漢藏佛學研究中心,並編輯出版《漢藏佛學研究叢書》及《漢藏佛學》年刊。
總序(談錫永)
導論
一、本論作者
二、關于本論
三、本論結構
四、結頌回向
正文
大圓滿心性休息
譯者敬禮
論主敬禮
甲一 外共因乘修習——八金剛處
乙一 思維暇滿難得
丙一 思維暇滿差別
丙二 思維惡險處
丙三 思維難得人身
丙四 思維人差別
丙五 思維空耗無益
丙六 思維緣起
附錄 《大圓滿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導引菩提妙道》科判
如來藏(tathagatagarbha)思想為佛家最究竟見,千余年來漢傳佛教之禪宗、華嚴、天台、淨土、律、密諸宗;藏傳佛教之寧瑪(rNying ma pa)、薩迦(Sa skya pa)、噶舉(bKa’brgyudpa)、覺囊(Jo nang pa)諸派,無不依如來藏思想而建立。依見地立名,則統名之為大中觀(dBu ma chen po);依觀修立名,則統名之為瑜伽行中觀(rNal’byor spyod pa’i dbu ma)。
然而如來藏學說則久成隱秘,以其關系及甚深秘密緣起之故。此緣起分為四重(業因、相依、相對、相礙),于其相礙緣起又分四重相礙(外、內、密、密密),觀修者依此作重重“抉擇”(nges pa),且依此于觀修中得重重“決定”(nges shes),是即成“道次第”(lam rlm)。
今本叢書,即主要依此理致以說如來藏之見地及觀修。依見地立名,故名為《大中觀叢書》。
原書曾在港台兩地出版,名為《寧瑪派叢書》及《大中觀系列》,出版多年,反應甚佳。今又經修訂或增訂,以期所介紹之法門更能容易理解。
與本叢書配合者,尚有《傳統文化典籍導讀》二十種,及筆者通俗著作,如《生與死的禪法》等書,若能于此留心,更讀本叢書,則當對傳統佛家之見修能通盤理解。佛家傳統文化,無論漢傳或藏傳,均可稱為中國之國學,希望本叢書之出版,能在此範圍內,令我國傳統文化能為現代學人所重視。
《大中觀叢書》以寧瑪派的見地與教法為主,其編次亦先確立見地而後才展示各次第的修習基礎。
本叢書第一種《四重緣起深般若》,即首先依四重緣起之甚深見地,貫通大乘佛學有關中觀(Madhyarnaka)、瑜伽行(Yogdcara)、如來藏三系教法,由此再讀《心經內義與究竟義》中四篇印度論師釋論,是能不落于割裂教法而了解“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諸部《般若經》之精華,而所開演的“深般若波羅蜜多”,其實亦即如來藏“智識雙運”的境界;而證入此境界的方便,則為瑜伽行之觀修。是故三系教法,無可割裂。由此論述,應能無謬確立如來藏此佛家最究竟見地。歷來企圖對如來藏辯破,不出于“中觀”與“瑜伽行”兩途。上來兩種著譯,亦分別從“中觀”與“瑜伽行”的角度來探討如來藏思想,稍作匡挾,免受曲解。如是即說學人之正抉擇,並導入印度大乘佛教中對如來藏的實際觀修。
本叢書見地部分的最後兩部論著,為《決定寶燈》及《無修佛道》。前者以“了義大中觀”的見地抉擇“小中觀”與“唯識”等次第教法,以不落有無、空不空等邊見的如來藏為究竟;後者則闡明寧瑪派大圓滿口訣部中“且卻” (khregs chod)法門的見、修、行、果,是即于開示見地及說觀修後,說如何由如來藏觀修而生正決定見。蓋佛家貝J修,實無非以抉擇�觀修→決定,為現證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