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掌故叢談(8):穀蔬瓜果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事物掌故叢談(8):穀蔬瓜果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本書詳細考證了穀蔬瓜果在史籍文獻中的種植歷史,以及與它們相關的各類民間掌故,其中不乏奇聞異事,讓人不禁感歎小小的穀物瓜果蔬菜竟有如此妙趣橫生的故事。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本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作者簡介
楊蔭深(1908—1989)
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人(今寧波市鄞州區)。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民俗學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屆政協委員。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學大綱》、《中國文學史大綱》、《中國學術家列傳》、《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編年長編》、《中國古代遊藝研究》、《古今小說來源考》、《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俗文學概論》等。
一 稻麥
二 粱黍稷菰
三 豆菽花生
四 菘芥蕓薹
五 芹莧菠薐
六 萊菔蕪菁
七 薯芋荸薺
八 蕈菇木耳
九 蔥韭蒜薑
一○ 瓜瓠茄子
一一 梅杏
一二 桃李
一三 梨柿蘋果
一四 柑橘橙柚
一五 橄欖櫻桃
一六 楊梅枇杷
一七 石榴葡萄
一八 甘蔗香蕉
一九 蓮藕菱芡
二○ 棗栗核桃
二一 荔枝龍眼
引言
穀蔬瓜果,皆為吾人日常所見的植物,同時都可供我們食用。依植物學家的分類,這樣方法是不妥當的,但如照園藝學家來說,那分類未始不對。其實我們所談的是掌故,以我國過去的習慣,穀蔬瓜果都可自成為一類,所以書內所分,全無甚麼根據,只依過去的習慣而已。這一點是須在這裡先為聲明一下的。
也因為這裡所說的只是掌故,所以不像植物學書專講它們的形態怎樣;也不像園藝學書專講它們應當怎樣栽培。這裡所說的,只是它們怎樣的由來,何以有這樣的名稱,以及它們的種類而已。間亦敘述一些關於它們有趣的故事,但這是少得很;為了它們而鬧成笑話,終究是少有的。
像這樣的資料,在我國舊籍裡實不多見。這裡特別引用得多的是明時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雖然這是一本藥物的書,但也頗能研究到它們的由來和種類的,而且大多根據事實,不尚空談,所以如清之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近人杜亞泉氏所輯的《植物學大辭典》,無不加以引證,本書當然也不能例外。這實在是我國一部博物大辭書,在學術界裡應佔重要的地位。這一點也得在這裡聲明一下的。
寫這樣的掌故,在著者還是第一次的嘗試,坊間也沒有這類的書出版過,簡陋謬誤,自知不免,只好有待於異日的補正了。
──楊蔭深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二日於海上
一、稻麥 稻為五穀之一。說起穀,古來就有三穀、五穀、六穀、九穀、百穀諸稱,如《格致總論》云: 穀,種之美者也。其為種也不一,考之前載,有言三穀者,粱稻菽是也;有言五穀者,麻黍稷麥菽是也;有言六穀者,稻黍稷粱麥苽是也;有言九穀者,稷秫黍稻麻大小豆大小麥是也;有言百穀者,又包舉三穀各二十種者為六十,蔬果之實助穀各二十是也。 按:鄭玄註《周禮》謂三穀黍、稷、稻,五穀黍、稷、菽、麥、稻,與上述有異;又有四穀黍、稷、稻、麥。晉崔豹《古今注》又謂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麥,亦與上述不同。蓋此種總稱,大抵為後人隨意掇合,原無定例可言。惟五穀中無稻,則實不可通,故當以鄭說為是。 稻字從禾從舀,舀象人在臼上治稻之義。種類殊多,但大別之則為粳糯兩種。再由此兩種分歧而出,據古籍所載約近百種,如明徐光啟《農政全書》云: 黃省曾《理生玉鏡》曰:稻之粒其白如霜,其性如水。《說文》謂之「稌」,沛國謂之「粳」。以黏者謂之「糯」,亦謂之「秫」;以不黏者謂之「秔」,亦謂之「粳」。故氾勝之云:「三月而種秔,四月而種秫。」然皆謂之稻也。《魯論》之「食夫稻」,粳也。《月令》之秫稻,糯也。糯無芒,粳有芒。粳之小者謂之「秈」,秈之熟也早,故曰「早稻」;粳之熟也晚,故曰「晚稻」。京口大稻謂之粳,小稻謂之秈。其粒細長而白,味甘而香,九月而熟,是謂稻之上品,曰「箭子」。其粒大而芒紅皮赤,五月而種,九月而熟,謂之「紅蓮」。其粒尖色紅而性硬,四月而種七月而熟,曰「金城稻」,是惟高仰之所種,松江謂之「赤米」,乃穀之下品。其粒長而色斑,五月而種九月而熟,松江謂之「勝紅蓮」。性硬而皮莖俱白,謂之「種稻」。其粒大色白,稈軟而有芒,謂之「雪裡揀」。其粒白無芒而稈矮,五月而種九月而熟,謂之「師姑秔」,《湖州錄》云:「言其無芒也。」四明謂之「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