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給的答案I + 人生給的答案II 套書:你的掙扎,他們都經歷過,世界最強當你最堅強的後盾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人生給的答案I + 人生給的答案II 套書:你的掙扎,他們都經歷過,世界最強當你最堅強的後盾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NO.1作家,《快公司》「最創新商業人物」
播客節目《提摩西‧費里斯秀》下載量破4億,媒體譽為「音頻界的歐普拉」
售出19國語言,美國銷量突破30萬冊
TEDxTaipei 創辦人 許毓仁 撰文推薦
人生的關卡,你不用獨自面對!
TED策展人安德森、奇幻大師尼爾‧蓋曼、《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
Spotify創辦人艾克、鬼才導演大衛‧林區、傳奇主持人賴瑞金……
超過130位各領域的頂尖人物,給你過來人的闖關攻略。
每個人都有迷惘,掙扎絕對有過。
該選什麼科系?要不要換工作?要成家嗎?中年危機?退休要幹嘛?
追求安穩還是冒險?如何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人?很難養成好習慣?
這些人生的分岔時刻,如果有人可以問,該有多好。
有這套書,你可以不用自己面對,書中一定找得到對你有用的解答。
作者費里斯在四十歲生日也碰到卡關。
他精通五國語言、二十一歲就創業成功、暢銷書翻譯成三十五種語言、
主持全球最紅播客節目、還是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
四十之前,費里斯被形容活得「比賈伯斯還精采」。面臨四十,卻突然失去目標。
為了突破瓶頸,他決定向他想得到的厲害人物尋求建議。
就像面對面談話,創業家、運動員、作家、電影人、教育家、科學家
坐下來與你分享他們最深刻的失敗、最值得的投資、最荒謬的習慣、
最喜歡的書、聽過最糟的建議、最忙的時候如何放鬆。
你會發現,沒有人有一樣的人生,但困惑與掙扎的心情卻很類似。
別人走過的軌跡、某瞬間的轉念、被震撼的一句話,
都可能成為我們當下最需要的力量。
自己的旅程只能靠自己闖關,
但你可以帶著這本過來人的闖關攻略,從中找到往前的方法與勇氣。
該配備哪些能力、哪裡最容易碰到怪物、如何避免陷入流沙、
跌進谷底如何爬出來、甚至有時候繞遠路的風景更美麗。
在意別人評論、失去自信時,記得
「就算你是顆豐滿多汁的水蜜桃,世界上還是有不喜歡水蜜桃的人。」
擔心無法成為夢想中的樣子,記得
「只要在乎接下來的五分鐘。忘掉長遠計畫,
在接下來五分鐘好好應對,用五分鐘來撼動生命吧!」
不知道如何拒絕,記得
「問自己:『如果這個活動就在下週二,你會答應嗎?』
我們很容易答應很久以後的事,因為行事曆還很空。」
想好好善用時間,記得
「對幾年以後的未來保持耐心,對眼前的每分鐘講求速度。
別一直擔心未來,卻對每一天太從容。」
覺得已到極限、快撐不下去時,記得
「別太努力想離開當下,所有美好與痛苦,都是一種特權。」
快被完美主義壓垮時,記得
「對自己說:寶貝,平常心就好。」
因為壓力而癱瘓時,記得
「大部分我們焦慮的事都不會發生,清空那些念頭吧!
別讓焦慮在腦中白吃白住。」
害怕跨出下一步,記得
「你想要的一切,都在恐懼的另一頭。」
想釐清生活的優先順序,記得
「問自己,老了以後,我願意花多少錢倒轉時間,
讓自己再次經歷此刻?」
碰到放不下、過不去的事,記得
「笑不出來,就輸了。愈早可以笑,就愈早能繼續向前走。
愈早能笑自己,就愈早能活出真正的人生。」
作者簡介
提摩西‧費里斯
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s)被《快公司》雜誌選為「最創新的商業人物」,他是Uber、Facebook、Twitter等超過50家企業的早期投資人與顧問。他寫的書《一週工作4小時》《人體調校聖經》《廚藝解構聖經》《人生勝利聖經》都是《紐約時報》與《華爾街日報》暢銷榜第一名。英國《觀察家報》與其他媒體封他為「音頻界的歐普拉」,他的播客節目《提摩西‧費里斯秀》下載量已超過4億,連續三年都是iTunes最佳節目。
譯者簡介
金瑄桓
澎湖人,一九九二年生,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至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交換,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曾任台中及澎湖多校英文教師、二○一六年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及遊戲橘子集團外案譯者。創立Facebook粉專「強尼金口譯教學日記」,盼能藉此推廣翻譯專業性、讓更多人體會譯者的甘苦並感受語言之美。
推薦序
面對人生,你不需單打獨鬥
許毓仁
面對人生,我們都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無法單打獨鬥。我們都需要別人的激勵、協助與啟發,否則終究會卡住,哪裡也去不了。提摩西.費里斯也是,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更是。當我們遇到人生岔路時,腦海中總會浮現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答,往往扮演了我們面對接下來挑戰的認知與行動。
費理斯堪稱傳奇的成功經歷,讓《快公司》雜誌提名他為「最創新商業人物」,《富比士》雜誌說他是「你一定要認識的人。」前些年,我與費理斯曾在美國矽谷見過面,在與他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的魅力來自於提出對的問題,包括安排問題的順序也同樣重要。
無論是誰,我們都會走到人生的岔路口,我也不例外,這篇序正寫於我即將卸下立法委員職務的前幾週。我相信這本書是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除了反覆咀嚼費里斯提的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們可以一窺這些產業明星、殿堂級人物回答問題背後的思維脈絡。有時候你會發現,突破框架與規則,原來可以讓人生變得簡單許多。
無論走在人生哪一個階段,我相信每個人對於人生都有許多疑問,我們都需要向外尋求激勵與解方。相信我,單打獨鬥不是最佳的選擇,讓書中的高手們陪你一起突破框架與規則,或許令你驚奇的轉折就在不遠處。記得,我們都與你同在。
(本文作者為立法委員/TEDxTaipei創辦人)
序言 要解釋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就必須從寫這本書的時機講起。 2017年對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前半年有許多事情都再慢慢進行,但突然在幾週之間,我步入了40歲,我的第一本書《一週工作4小時》出版滿十周年,許多身邊的好友相繼去世,我還站在講台上分享大學時差點自殺的經歷。老實說,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活到40歲。我的第一本書被出版社退件了27次,反而是本來不該順利的事情都開花結果。所以,我在生日當天發現:40歲以後的人生,我沒有任何規劃。 大學畢業、青年危機、中年危機、孩子離家、年滿退休,遇到這些人生岔路時,腦海中總會有許多問題一一浮現。 我的目標究竟是我真正想要的,還是我認為我應該想要的? 我因為計畫太不周全、或是計畫太多而錯失掉人生中多少事? 如何對自己好一點呢? 我如何向雜音干擾說不,踏上自己渴望的冒險呢? 我如何重新評估我的人生、我的優先順序、我的價值觀、我在世界上的定位、還有我未來的方向? 這麼多事,人生的一切問題! 某天早上,我把想到的問題都寫下來,期望能多一絲明朗,然而迎面而來的是一股焦慮感,這張清單只讓我更不知所措。我發現自己不自覺地屏住呼吸,於是將視線從清單上移開。然後我像往常一樣問自己,我在衡量商業、人際關係上的決策時,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如果這件事很簡單,它會是怎樣的? 「這件事」可以是任何一件事,而在這個早晨,這件事就是我眼前的人生大問題清單。 如果這件事很簡單,它會是怎樣的?這真是個可愛、轉換觀點的問題。我們很容易說服自己深信事情很困難,如果沒有超群的表現,就代表自己不夠努力。這樣的思維往往會讓我們自尋阻礙最多的路,並在過程中吃上不少無謂的苦頭。 倘若我們能放下壓力,優雅地看待事情,結果又會如何?有時候,比起滿懷壓力,從容不迫反而能讓我們得到驚人的收獲。有時候,只是換一個角度看事情,就解決了問題。 那天早晨,我在日記上寫下:如果這件事很簡單,它會是怎樣的?我突然有了靈感。雖然那一頁日記上99%的內容都沒有什麼用,但還有一顆希望的種子……。 如果我找一群人生的老師來幫我呢?更明確地說,如果我向一百多位傑出人士請教那些我渴望解答的問題?或是用什麼方法讓他們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