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三針療法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筋骨三針療法
《筋骨三針療法(精)》由吳漢卿和吳軍瑞主編,是作者在傳統九針療法及水針刀療法的基礎上,根據水針刀治療機制、診療要點及十大針法精華所研制的一種中醫微創針法,根據中醫經筋學說及現代軟組織損傷學,結合人體生物力學、病理學原理,提出了軟組織立體三角平衡原理學說,總結出了動靜平衡三針法,主要用于治療骨傷科疾病、軟組織損傷病及脊椎相關疾病等,具有定點精確、操作簡便、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的特點。
《筋骨三針療法(精)》分為上下篇,上篇總論部分詳細介紹了經筋學說及軟組織損傷的特點、筋膜病變區分布特點、筋骨針法的觸診方法、三針法人路要點、治病機制、針法要領、操作技巧、十大針法、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下篇論治部分對80多種常見骨傷病、軟組織損傷病、脊柱相關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診斷以及筋骨針法的具體操作、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重點對頸椎術後綜合征、腰椎術後綜合征、外傷後遺癥、廣泛的肌筋膜炎、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炎、神經卡壓綜合征等骨傷科疑難病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本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具有實用性、科學性、可讀性強的特點,可供各級臨床醫師,大專院校的師生進行醫學教學、科研,特別是骨傷、疼痛、微創、針灸醫師閱讀參考。
上篇 總論
第1章 筋骨三針療法概述
一、針具創新
二、治療方法創新
三、治療點創新
四、筋骨針具作用介紹
第2章 經筋學說及筋膜組織的概述
第一節 傳統的經筋學說
一、足太陽之筋
二、足少陽之筋
三、足陽明之筋
四、足太陰之筋
五、足少陰之筋
第二節 人體肌筋膜的組成
一、淺筋膜
二、深筋膜
第三節 肌筋膜的功能及特點
一、筋膜組織的功能
二、筋膜的生物力學特性
第四節 人體筋膜病變部位分布特點
第五節 關于筋膜病變治療點的分布
第六節 關于軟組織損傷診斷思路
一、診斷時應明確的內容
二、診斷方法
三、臨床檢查方法
第七節 筋骨三針療法對筋膜損傷治療的作用機制
一、筋骨針的松解作用
二、三角平衡功能
三、針刺療效
四、人體筋膜的高發病變區三針法要點
第3章 關于筋骨三針療法的理論依據
一、頸部立體三角區
二、肩部肌筋膜立體三角區
三、肘部立體三角區
四、手腕部立體三角區
五、胸背部肌筋膜立體三角區
六、胸部肌筋膜立體三角區
七、胸前部立體三角區
八、腹部肌筋膜立體三角區
九、腰 部立體三角區
十、臀、髖、膝、踝關節肌筋膜立體三角區
第4章 筋骨三針療法定位特點
第5章 筋骨三針療法治療要點
一、筋骨三針療法的進針方向
二、掌握筋骨針法治療不同疾病的側重點
三、常用的幾種定位法
第6章 筋骨三針療法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第一節 筋骨三針療法操作步驟
一、具體操作規程
二、進針方法
三、具體操作步驟
第二節 筋骨針常用的八種針法
第三節 筋骨三針療法的適應證及禁忌證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
三、注意事項
第7章 如何提高療效並規避醫療風險
一、術前醫患溝通的重要性
二、如何規避醫療風險
三、關于音樂療法的應用
四、關于飲水療法的應用
五、關于針法的選擇
六、關于治療時間的選擇
下篇 論治
第8章 脊柱相關性疾病
第一節 頸源性頭痛
第二節 頸肌筋膜炎
第三節 C1橫突綜合征
第四節 C2棘突綜合征
第五節 C7棘突綜合征
第六節 後頸部肌筋膜綜合征
第七節 落枕
第八節 頸椎術後綜合征
第九節 胸椎小關節錯位綜合征
第十節 胸椎術後綜合征
第十一節 棘間與棘上韌帶損傷
第十二節 腰椎平背綜合征
第十三節 脊神經後支綜合征
第十四節 腰背筋膜炎
第十五節 腰肌勞損
第十六節 L3橫突綜合征
第十七節 腰椎間盤突出癥
第十八節 腰椎術後綜合征
第十九節 腰 慢性筋膜間室綜合征
第二十節 坐骨神經痛
第二十一節 強直性脊柱炎
第二十二節 肋軟骨炎
第二十三節 慢性筋膜間室綜合征
第二十四節 腹外斜肌損傷
第二十五節 腰 椎骨質增生
第二十六節 髂筋膜攣縮癥
第二十七節 尾部損傷
第9章 肩及上肢疾病
第一節 頸肩臂綜合征
第二節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
第三節 肩胛彈響綜合征
第四節 四邊孔綜合征
第五節 肩周炎
第六節 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七節 肱骨外上髁炎
第八節 臂、手部肌筋膜綜合征
第九節 橈骨睫突狹窄性腱鞘炎
第十節 腕管綜合征
第十一節 掌腱膜攣縮癥
第十二節 手筋膜間室綜合征
第十三節 屈指肌腱鞘炎
第10章 臀及下肢疾病
第一節 臀上皮神經痛
第二節 臀中肌損傷綜合征
第三節 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四節 臀筋膜間室綜合征
第五節 梨狀肌綜合征
第六節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第七節 大粗隆疼痛綜合征
第八節 髂脛束攣縮
第九節 大腿筋膜間室綜合征
第十節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第十一節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第十二節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第十三節 小腿筋膜間室綜合征
第十四節 足踝部軟組織損傷
第十五節 踝管綜合征
第十六節 跟腱周圍炎
第十七節 跟痛癥
第十八節 跖痛癥
第十九節 跖腱膜攣縮
參考文獻
吳漢卿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創新型學者,出生于醫聖故里、中醫世家,自幼仰慕仲景,酷愛岐黃之學,青年時代走出院校,在從事骨傷臨床過程中,在當地即享有醫名。20世紀80年代初,他在治療骨傷病、疼痛病及脊柱相關病過程中,一邊從事臨床診療實踐,一邊躬身操刀解剖,診療之余則苦讀精研中西醫籍,幾近廢寢忘食,為探究疑難,他幾度北上京城,南下廣州,遍訪名師,經十余年潛心研究,將南陽張仲景醫聖祠內清朝年間刀針與現代水針療法相結合,融中西醫諸法于一爐,脫穎而出,自成一家,創立了水針刀微創針法。其間他雖幾經曲折,亦曾被人誤解甚至遭到責難,但他不計得失,孜孜追求,殫精竭慮,抱病堅持,其治學精神令人感動!
吳漢卿教授在治療骨傷疾病方面,根據生物力學、病理學等原理,提出了“人體軟組織立體三角平衡學說”,創立了“動靜平衡三針法”,並結合九針與特種針法,進一步創立了筋骨針三針療法,將中醫針法與西醫刀法融為一體,在治療骨傷病與脊柱相關病方面具有確切療效。
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水針刀微創新針法在臨床應用後,先後在全國各地舉辦學習班百余期、親授海內外弟子逾萬人。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先後著書出版了《大成水針刀療法》《水針刀動靜治療學》《脊柱相關病水針刀微創針法》《中醫微創三維解剖彩色圖譜》《脊診整脊與微創技術》《太極整脊術》等專著十余部,並編繪了國內外首套《中華針刀水針刀微創治療學掛圖》及《脊柱相關病九大診療區掛圖》,為針刀醫學及脊柱相關病的診斷與治療做出了貢獻。
吳漢卿教授在實踐中不斷刻苦鑽研,其鍥而不舍、融會貫通的創新精神感人至深,《筋骨三針療法》成書之際,于余索序,感念其多年來研究創新的水針刀新針法與筋骨三針法之艱辛,欽佩其探索精神,于是欣然命筆,樂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