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連冰箱都可以戰鬥:當總統變成全民偶像,這個國家到底在想什麼?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俄羅斯,連冰箱都可以戰鬥:當總統變成全民偶像,這個國家到底在想什麼?
夜深人靜,我聽到廚房淒厲的殺聲,走進一瞧,不是兇案,
竟是那臺破爛大冰箱發出的噪音。
我的俄國岳母說,這臺冰箱可以抵擋核爆,連KGB都監聽不到……
原來在俄羅斯,連冰箱都可以戰鬥!
-柏林文化獎得主維米爾‧卡米納(Wladimir Kaminer)
全世界只有俄羅斯,辣妹會穿著印有總統肖像的露胸緊身T恤(上網自己找照片),
有這樣的領袖,連川普競選美國總統都出現俄羅斯的影子,
俄羅斯是什麼樣貌呢? 這個國家還在制霸世界嗎?還是被世界改變了?
這個國家以前叫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
1991年蘇聯解體體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15個共和國從原蘇聯獨立,
社會主義蘇聯變成今天實行資本主義的俄羅斯。
本書作者維米爾‧卡米納1967年出生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1990年他開始在德國柏林生活寫作,自學德文,
第一篇作品就得獎,十年來不斷獲獎,成為柏林文壇第一把交椅,
他在俄國十月革命百年之際,回到故鄉,卻發現這個國家正在尋找新的自己:
跟蘇聯的社會主義比起來,俄羅斯的「渦輪增壓」資本主義表現如何?
◎這個國家到底在想什麼?
‧蘇聯都消失了20年,有些人的特權還在
明明是共產,卻有很多列在憲法之外保障人權的名目,
例如在飛機上出生,可終身免費搭機。作者的阿姨就是那個幸運兒。
──儘管蘇聯消失已超過20年,阿姨的終身飛行照樣管用。
‧在莫斯科示威的上場與下場
蘇聯人絕不敢因為對國家不滿走上街頭,他們偏好待在廚房裡買醉。
俄國人則開始習慣在抗議的現場遇到朋友、親戚甚至是老爸或老媽。
不過,不管你敢不敢走上街頭,絕對不可以嘲笑總統……的身高。
◎好日子是什麼:替普丁養狗,或者加入合唱團,不然搭地鐵吧!
‧土豪2.0是怎麼取代土豪1.0的?
社會主義瓦解,土豪就開始出現。俄羅斯一代土豪愛養珍奇異獸和藝術品。
二代土豪則都是總統的新貴,還有自稱課堂上坐他後面的同學。
因為這個國家沒有人敢坐在普丁前面………
‧你知道俄羅斯為什麼「只有」九大富豪嗎?
答案跟一隻拉不拉多母犬有直接關係。
‧莫斯科最美的風景,是……
俄羅斯地鐵超級超級快,第一次搭車的小孩甚至會嚇到尿褲子,
但這樣快的速度,乘客就算不扶把手也不會跌倒,因為……
在這裡,想找工作、想結婚最快速的捷徑,居然是──加入合唱團。
這個在法理上承接蘇聯解體後的國家,原本的秩序與混亂都在解體與重建,
俄羅斯,這個全世界只有我們的總統是全民偶像的國家,
到底幸不幸福?也許,只有站在紅場的人最知道。
推薦者
天下雜誌《換日線》「From Russia 我在俄羅斯上班」專欄作家 裴凡強
「我的莫斯科留學生活日記」版主 張庭瑜
輔大歷史系教授 周雪舫
作者簡介
維米爾‧卡米納
1967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戲劇廣播音效工程系,並取得莫斯科戲劇機構編劇文憑。他與太太和兩個孩子,自1990年起開始在柏林生活。他定期為多家不同的報紙及雜誌撰稿,並且與另外兩位住在柏林的俄國人,共同組成名為「俄國迪斯可」的團體,在柏林、萊比錫等地進行演出。隨著與團體同名的《俄國迪斯可》、及其他多本著作的出版,卡米納也躋身為德國最受歡迎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
譯者簡介
王芷華
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學士,期間於德國北萊茵西法倫州明斯特大學交換學生一年;德國薩克森州萊比錫大學、波蘭弗洛茲瓦夫大學全球化研究碩士。擔任紡織與時尚撰稿人及顧問,譯有《生活在德國服裝篇》、《寧靜治療法》、《斷裂的年代》等書。
現居德國柏林,一個距離柏林俄國超市走路不用十分鐘的地點。
推薦序一 蘇聯能把人送上太空,卻做不出一臺可以安心觀看的電視?/裴凡強
推薦序二 打破沉默──外冷內熱的俄羅斯民族/張庭瑜
導 讀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只能二選一嗎?/周雪舫
俄羅斯歷史大事年表
第一章 這個國家到底在想什麼?
1. 岳母的冰箱
2. 倂吞克里米亞,烏克蘭你可好?
3. 蘇聯都消失了二十年,她還在免費飛
4. 現在的俄羅斯人在想什麼?
5. 在莫斯科示威的上場與下場
6. 普丁的身高和富士山的啟發
7. 當局,正在盡情的改歷史
8. 前總統的黃金小餐包
9. 俄羅斯偽裝著,等待古巴
第二章 好日子:替普丁養狗,或者加入合唱團,不然搭地鐵吧
10. 俄國的超級新貴數量,由拉不拉多母狗決定
11. 蘇聯式樂透,還在玩
12. 土豪2.0是怎麼取代土豪1.0的?
13. 面對現實之後,咱還是回到夢想吧
14. 莫斯科最美的風景,也是……
15. 社會主義垃圾比資本主義有用
16. 合唱團與桑拿浴,適應與融入
17. 頭一次感謝被監聽監視
第三章 全世界唯一,總統成為全民偶像的國家。幸不幸福?
18. 總統的電話簿,越來越薄
19. 民選領袖關照瑣事,獨裁者眺望遠方
20. 在德國喝馬賽魚湯,解俄羅斯鄉愁
21. 掉在西伯利亞的隕石,帶來了人生意義
22. 車諾比和後蘇聯的半衰期,誰長?
23. 生命中的難過時刻?早點睡
24. 全俄國人的偶像,卻見不到自己的偶像
25. 可疑的維護寧靜法適用範圍
26. 併吞克里米亞,重振國「威」
第四章 早點睡、學鱷魚,或飛走,除非你有「信仰」
27. 教堂、神水、普丁──信仰的好處
28. 社會主義者不感冒,資本主義者常生病
29. 共產思想變得無腦,全因為列寧被……
30. 烏克蘭以東不做起司,大家把握當下
31. 牠還有幾個鐘頭時間,但已沒有任何理性目的
32. 俄羅斯也中國化了
33. 裝死的鱷魚,飛走的鸚鵡
附 錄 蘇聯領導人列表
序
岳母的冰箱
最近一次在我岳母家過夜,那晚可真是輾轉難眠,一陣陣如坦克引擎般轟隆隆的怪異吵雜聲,不斷的傳進我房裡,沒過多久,聲音就籠罩整間屋子,彷彿在我房間不遠處,有個部隊正在操兵演練一樣。我知道岳母是個狂熱的電影迷,她在每個房間(包括廚房在內)都擺放著電視機,大大小小宛如她的世界之窗。雖然她也有真正的窗戶,上面掛著厚重的羅馬簾,並且細心裝上防蚊紗窗,而她的世界之窗──電視機,一直開著。
我岳母晚上窩在廚房看戰爭片,其實並不稀奇,因為在俄國的頻道中,有一台很特別,每天24小時不播別的,只播愛國片。這些影片中俄國人永遠都會戰勝;內容大多是蘇聯軍在二戰時戰勝法西斯主義之類的。光是過去幾年間,這個主題又新拍了好幾集。隨著時光流逝,戰爭越來越遙遠,但對俄國人來說,勝利的榮耀越反而越來越重要。或許,這是唯一意義重大的勝利,值得大家開心回味並紀念之;反觀近代,無論俄國跟阿富汗、車臣、喬治亞、烏克蘭打了多少戰爭,都沒人感興趣,不管是人民還是製片。
但就算岳母再怎麼愛看俄國戰爭片,在半夜三點這個時間還清醒著也很不尋常,於是,我到廚房看看到底是誰在打仗。廚房裡的燈沒亮,電視機也關著。原來,戰爭的聲音,來自一台佇立於走廊,體積巨大無比的老冰箱。它大概是我岳母擁有的物品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它超耗電,也不太常用,主要拿來當作另一臺冰箱的候補;每當糧食多到一號冰箱放不下、岳母準備大量食物過冬、或是她醃太多黃瓜時,這台老冰箱才會派上用場。
從老冰箱發出的噪音判斷,它的「重病」拖滿久的,不過這次看來是真沒救了。它發出的聲響,大到像是裡頭藏了一整支蘇聯軍一樣。打開一看,除了冷凍庫結上厚厚的一層冰外,連根黃瓜都沒有。於是我把電線從插座拔出來,好讓我能再次回到床上,至少度過下半個平靜的夜晚。隔天早上,整個走廊的地板,變成跟貝加爾湖一樣。只見我岳母手拎毛巾、提著水桶,忙著處理水災現場。我只好和岳母好好道歉。
我問她:「為什麼不把這臺老冰箱丟掉呢?」但看得出來,這臺機器在她的回憶中別具意義。它是最忠實的伙伴。這臺型號SIL-Moskau的機器,是岳母在50多年前收到的結婚禮物,不久前,全家才剛為老冰箱歡慶60大壽。幾十年來,老冰箱從來沒故障過,直到今年即將替它慶生前,冰箱底層的小塑膠門板掉了下來──「底層」這個字眼,對於慷慨激昂的社會主義來說,意義特別重大。從此以後,它就像發瘋似的,三不五時就發出巨大聲響。
「我們問過師傅,它還能修嗎?」岳母解釋著:「結果師傅一看到老冰箱,立刻出價1000美元(約新臺幣30000元)想買。我當然不肯賣,但滿好奇的,就上網看看這臺SIL-Moskau 57號值多少錢,結果嚇了一大跳,真的有收購50年代蘇聯冰箱的風潮耶,像我們家這台,居然可以賣到3000美元(約新臺幣90000元)。」
蘇聯製冰箱,不只能冷藏、冷凍,還能保密防諜
於是我也學岳母上網研究一下,同樣嚇了一跳。在當年,SIL-Moskau 可是佳評如潮的熱門產品,至少在所有前蘇聯的共和國是這樣的。即使如此,要找出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大錢買這個老廢物,依舊沒那麼容易。不過有個理由很確定,就是這款冰箱充滿奇聞軼事。其中一種傳說:SIL-Moskau 在冷戰的陰影下打造,因此有面對核戰的準備,要是真的不幸發生核戰,它可以化作蘇聯人民的防空洞;據說這臺冰箱的最外層,可以抵抗輻射入侵。
另一種傳言,說這臺冰箱能夠成功抵禦通訊設備或無線電波發出的各種頻率,所以它是防止竊聽的最佳地點。冰箱裡或許是地球上最後一道防線,美國國安局(NSA)、美國中情局(CIA)、美國調查局(FBI)、蘇聯國安委員會(KGB)都竊聽不到的淨土。每當俄國要談重大祕密時,SIL-Moskau 冰箱是最佳保密地點,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踏進冰箱前要穿暖和一點。
也有人說這台冰箱根本就不是家電,而是蘇聯祕密實驗室研發的生化武器,還說這台冰箱的冷媒不簡單,是蘇聯科學家機密研發的燃料:「紅水銀」。紅水銀不存在於化學元素表,據說最低溫能到達攝氏零下五百度。
推薦序一
蘇聯能把人送上太空,卻做不出一台可以安心觀看的電視?
《俄羅斯,連冰箱都可以戰鬥》是現居德國的俄裔暢銷作家卡米納新作,相信對於俄國有基本了解的讀者,一看書名就會莞爾一笑,因為這樣沒有美感、又不符合人體工學,甚至會發出震天噪音卻還用不壞的民生用品,正是蘇聯製造(Made in USSR)的特色。
我不只一次聽過不同的俄國老師描述,他們家裡的電視看到一半噴出火花,但是大家讓電視休息一下,又打開繼續收看的趣(怪)事,也親身搭乘過搭載化油器、排氣管噴著黑煙的Lada車,老當益壯的馳騁在蘇聯瓦解多年後的21世紀。當我躺在莫斯科大學宿舍,那張於1955年起開始使用的(不太舒服又發出嘎吱聲)鐵床時,我不禁思索,為什麼蘇聯能把人送上太空,卻做不出一台可以安心觀看的電視、一輛好一點的車,與舒服一點的床,這個國家的領袖到底有什麼毛病?
記得剛開始學俄文時,還是蘇聯解體不久的1996年,那時的我對俄國的文化與歷史都抱持著強烈濃厚的興趣,像是一個海綿,拚命去吸取課堂上所能學到的一切,但是剛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蘇聯時代除外,卻被我以一種嘲弄的眼光,去看待1917到1991年之間所發生的一切。
卡米納也一樣,且他對現在的普丁政權,同樣嗤之以鼻,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得出作者的不滿與奚落。
不過,隨著在莫斯科求學,於俄羅斯旅行,至前蘇聯的幾個加盟共和國採訪,與到海參崴工作,我接觸到許許多多懷念前蘇聯的人,起先感到詫異,後來開始爬梳,驚訝的發現蘇聯存在的那些年,並不是純然的悲劇,而且這個帝國戛然而止,也並非真的不得不然,而是正如前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Stanislau Stanislavavich Shushkevich)親口告訴我的一樣:「僅是葉爾欽要滿足自己的野心而已。」
只是不論蘇聯或俄羅斯,對於眾多人來說,向來都霧裡看花一般,坊間有關書籍不是太生硬,就是太膚淺。作者在10月革命100週年的今天,以輕鬆詼諧的筆調,描寫市井小民的生活瑣事,並放大來看過去紅色帝國的社會主義,與當今俄羅斯聯邦的資本主義,種種既可笑又可悲的現象,對於想多認識這個占世界陸地六分之一面積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本優良的入門書。
天下雜誌《換日線》「From Russia我在俄羅斯上班」專欄作家/裴凡強
推薦序二
打破沉默──外冷內熱的俄羅斯民族
某天下班收到來自於大是文化的推薦序邀請信,除了湧現欣喜之情,更是受寵若驚,在此誠摯感謝大是文化予以賞識,讓本人有機會在與老一輩俄國工程師共事、持續受蘇聯思維薰陶的每一天,下班時刻能細細品味,當前德國最受歡迎的俄羅斯暢銷作家──維米爾‧卡米納的最新經典之作,並憶起自己在俄國生活四年多來,所經歷的故事與文化共鳴。
本書作者以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家電──據說具有抵抗輻射、面對核戰準備、於冷戰時期問世的──大冰箱所發出的巨大噪音,夜裡隨著老冰箱的聲響,帶著讀者搭上返回蘇聯時代的時光列車。這個故事頗能體現,臺灣人戲稱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的精神。隨著一則又一則,看似平淡又驚奇的俄羅斯日常,在有趣甚至有些不可思議的故事背後,作者清晰點出從蘇聯到俄羅斯的差異,更滿足了多數人對於這個世界強權的好奇。
作者離鄉前往德國柏林後的隔年,蘇聯的旗幟忍痛揮別世界舞臺,從此俄國走過迎接資本社會的陣痛期,如鎖鏈般牽動著今日俄國成形的所有元素。27年後再次回眸,俄國為多數人不知的過去與反差,書中看似跳躍,彼此間卻深深緊密連結的主題,超乎想像的輕快筆觸,將歷史背景所賦予的意義,轉為淺顯易懂的生動文字,與彷彿再現的電影場景,讓我們能領略俄羅斯人生命歷程中的精髓。
在進入俄文圈子以前,精確的說,若非命運的捉弄,讓我意外的進入文化大學俄文系就讀,我甚至從來沒想過有一天,這個離臺灣如此遙遠的神祕國度,竟成了我生命中最深刻、最挫折,與俄國魂碰撞以認識自我的旅程,讓我深受的受到啟蒙,並慢慢滲透至我的內在。旅俄四年多,如同人生的第一份考試卷,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何謂異鄉生活孤寂與克服文化衝擊。為何當初會選擇隻身前往俄國?這是結束四年旅俄生活、回臺灣後最常被提及的問題。如果沒有當初的勇敢選擇,如今我就沒有勇氣接下這份推薦序的邀稿,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坐在書桌前寫下這段文字、與你們分享。
綜觀多數人對俄羅斯的印象,多數來自於戲謔或有些嘲諷的刻板印象,讓我們錯失與之交流並更深入了解的機會。「俄國人看起來很冷漠,好像都不愛笑!」、「俄國人是不是都沉迷於酒精、與伏特加為伍?」、「俄國人好像時常緬懷過去,細數那個曾屬於他們世界霸權的帝國時代?」在俄國生活的最後一年,我開始經營部落格,至今收到無數封相關訊息及詢問,主要多來自於臺灣及香港的粉絲,而這些渴望更了解俄國的人,終於找到能不斷丟出各種疑問的發聲平臺,我也樂於從這些提問中,找出多數人對俄羅斯內在生活及外在信仰,亟欲深入挖掘的部分,作為參考並加以撰文。
此時此刻能與正在閱讀本書的你,透過文字的力量交流,實屬有幸。願你們亦能如我沉浸於本書,跟隨作者生命音符飄揚的律動,啟航這段潛入戰鬥民族內在世界的和平旅程。而我相信你們也迫不及待的想閱讀本書,與作者一同乘著時光機,回溯過往、奔向未來、尋找答案。
「我的莫斯科留學生活日記」版主/張庭瑜
導讀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只能二選一嗎?
本書作者維米爾‧卡米納在蘇聯解體前一年,與妻小旅居柏林至今,他曾在蘇聯社會主義體制下生活23年,其後西方社會的生活經驗,給予觀察新俄羅斯發展的絕佳視域。從舊蘇聯到新俄羅斯,並不是一刀可以切割得開來,歷史的延續性一一浮現。
蘇聯解體暴露其政權的種種缺失,諸如人民缺乏自由、物質生活貧乏等。解體後的10年是總統葉爾欽執政,實行快速而全面的財產私有化,以為脫離社會主義後,只要進入資本主義就是天堂,但是多數人更貧窮,國家的經濟和軍力大幅跌落。其後由普丁接任兩任總統、一任總理,目前是第三次當選總統,任期剩不到半年,若連任可再執政6年。拜能源漲幅之賜,普丁執政時期的經濟條件改善許多,軍力也跟著提升,參與不少國際事務,但是人民獲得自由了嗎?生活真的改善了嗎?本書作者以巧妙的文筆寫作,令人一篇接著一篇閱讀下去,不忍稍作休息。
蘇聯解體初期,去過俄羅斯的國人親身體會到,何止電冰箱可以戰鬥,很多鄉間馬路塵土飛揚且崎嶇不平,「這哪是給汽車走的,是方便坦克車前進的路吧!」再看看物資缺乏的狀況,很難想像教室裡連黑板都沒有,是以三夾板取代;也看不到板擦,是以抹布取代。這可是世界著名大學的設備,物質條件如此差,俄國人卻是視若無睹,他們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寶藏。
對照今日擁有全世界新增多名富豪的俄國,作者提到紅場只剩下營利作用,充滿各種名牌。其實聖彼得堡也不遑多讓,昔日涅夫斯基大道有很多書店,早已被昂貴的餐廳和精品店取代。社會主義被趕走了,怎麼換來的是這樣的資本主義?人們不禁回想蘇聯時期種種的好。
蘇聯時期的失業率近乎零、物價毫無波動、人民的基本生活無缺──包括物質和精神生活、免費的教育和醫療……可以說從搖籃到墳墓,由國家包辦一切。更可貴的是,他們有拯救全人類的偉大事蹟,和追求人世間最美好社會的志業,相信共產主義可以打倒資本主義。至於真理?不是有個《真理報》嗎?每天報導的當然是「真理」!蘇聯是個封閉的國家,國家告訴人民的一切無從比較,今天俄羅斯的媒體仍受到強力干預。
蘇聯在1936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社會,而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也是蘇聯。冷戰時期唯一能與美國對峙的超級強國是蘇聯,分別領導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今日的俄羅斯呢?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是普丁總統的偉大政績。「超級普丁」(SUPERPUTIN)允諾俄國人民一個未來:回歸社會主義,還是繼續追隨那駕馭不住的資本主義?究竟是什麼樣的未來,俄國人民還需要耐心等待、等待、再等待。
輔大歷史系教授/周雪舫
現在的俄羅斯人在想什麼?「俄國人到底在想什麼?」記者、朋友和鄰居都問過我這個問題。「俄國人又幹了什麼好事?」我會回答:「沒事,OK的!」畢竟幾乎每個星期,俄國都會對外公布問卷調查,結果總是顯示多數人都過得很棒。他們對於日漸擴大的國家感到高興,也很滿意他們有全世界最好的總統,人民巴不得終身都選他當總統──如果總統有傾聽民意的話;可惜他不理民意。這個國家正在倒退,並且倒退的速度越快,市民就越開心。要了解這些人的快樂,就必須認識過去發生的歷史。通常每個國家的統治,都是靠著三股相互影響的力量制衡:經濟、政治與文化。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把人聚集成金字塔型,底部是窮人,頂端是富人們自成一格的小圈圈。如果一個國家全是由經濟統治,那麼金字塔有可能變成一座火山,若不想如此,就需要政治的制衡。政治會設下界限,制定法律與協定,讓金字塔有秩序;管理者理應讓富人的權力消散,幫助窮人,並且顧及金字塔裡的氛圍,讓人們在經濟的壓力下不至於窒息。而這座塔的上方,吹著文化之風,也就是第三股力量,它塑造出人們的個性,讓人能夠成為個體。唯有這些力量相互制衡,才能讓一個社會運作下去。只要缺了任何一股力量,就會全體崩塌。我的家鄉俄國,過去長達70年,三股力量全被掌握在一隻手中。政黨掌控所有權力,總書記同時也是經濟舵手、最高階的政治人物,更是決定國家文化走向的主要人物;他計畫產品與工資、撰寫書籍,並在電視節目中塞滿自己的談話,人民得被動擔任觀眾的角色,隨便有自我主張就要受罰。最終人們已習慣,不去參與攸關國家存亡的重要決定──某種程度來說,這何嘗不也是一種輕鬆?不像人民自食其力的國家,「壞消息」一個接一個而來。在名為「電視」的世界之窗中,經常能看到睡在天橋下、紙箱裡的美國失業民眾;而沒有良知的歐洲人,則被資本主義剝削著。蘇聯的電視新聞記者,肩負著人民的委託,在資本主義世界旅行,然後頻繁的傳回那些地方破敗、受壓迫的影像。然而自己卻不准人民出門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