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的DNA:5個技巧,簡單學創新(暢銷改版)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創新者的DNA:5個技巧,簡單學創新(暢銷改版)
☆英國管理協會CMI年度最佳管理書籍獎
☆研究榮獲《哈佛商業評論》麥肯錫獎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財星》、《富比士》專文推薦
破壞性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 帶你掌握創新的訣竅!
75個國家X 100位CEO X 5,000位高階主管親訪與調查
蘋果/賈伯斯、星巴克/舒茲、亞馬遜/貝佐斯都用的創新技巧
實用的日常練習方式,每個人都學得會
2個測驗,了解你與團隊的創新商數有多高
為什麼有些人的創意點子就是比較多?
我們只看到別人創新的成果,卻不清楚他們腦中如何產出這些新概念。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直搗創新源頭,揭開創新創業家與經理人為什麼可以成功創新。
克里斯汀生是全球最受推崇的創新大師,他的破壞性創新理論是《經濟學人》評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六大管理著作之一,尤其當今無一產業不面臨被科技顛覆的威脅。
他與團隊歷時八年研究,從75個國家、超過5000位高階經理人的創新資料,並親訪蘋果的賈伯斯、亞馬遜的貝佐斯、eBay的歐米迪亞、Skype的詹士莊、PayPal的提爾等超過百位利用破壞性創新改變局勢的CEO,以及革命性產品與服務的發明者,他發現這些創新力高的人都有類似的行為模式,就像他們共通的DNA,歸納出他們創新構想的產生方式,揭開創新者共通的五大創新技巧。
.聯想(associating):與大腦運作有強大的關係,將不相關的領域、問題或構想連結起來。
.疑問(questioning):訓練自己隨時隨地提出疑問,觸發新的洞察、連結、可能性和方向。
.觀察(observing):觀察周遭世界,重點在於留意消費者需要執行的工作與更好的做法
.社交(networking):與觀點、領域不同的人對談,目的在接觸不同思考風格,而非取得資源或推銷自己。
.實驗(experimenting):不斷試驗新構想,因為實驗是取得創新概念可否執行的最好途徑。
本書與其他創新主題著作不同之處,在於發掘個人和組織團隊的創新能力,提供實用練習創新技巧的方法,並分析組織團隊中為何高階主管大多不擅於創新的問題,提供改善方式。
書中創新者共通的五大技巧均附有讓讀者發展技巧的練習方式,讓你可以將看似不相關的概念與創意結合起來,發展有條理的疑問、觀察、社交、與實驗等行為,來激發新的構想!
每個人聰明才智不同,但是這5項創新技巧人人都可以學習和掌握,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在組織與團隊中建立創新的DNA!
國內外好評推薦
《與成功有約》作者 史蒂芬.柯維
寶僑(P&G) 前執行長 艾倫.雷富禮
財捷公司( Intuit Inc) 創辦人 史考特.庫克
Salesforce.com執行長 馬克.貝尼奧夫
政治大學名譽教授 吳靜吉
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楊千
(原書為-五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作者簡介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哈佛商學院的克拉克講座教授,著有9本書,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曾五度榮獲麥肯錫的最佳論文獎,合創過四家公司,包括創見顧問公司(Innosight)。在兩年一度的「五十大思想家」(Thinkers50)排名中,於2011年與2013年獲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
傑夫.戴爾(Jeff Dyer)
楊百翰大學萬豪管理學院策略學教授,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策略學合聘教授,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管理學博士學位。戴爾是當今世上唯一同時在《策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過五篇論文的策略領域學者,根據「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自1996年至2006年的十年間,他是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第四高的管理學學者,在包含管理、財務、行銷、營運、和經濟學領域的學者中則是排名第七。他的著作《協同優勢》(Collaborative Advantage)贏得「研究與專業著作新鄉獎」(Shingo Prize for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曾在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擔任經理人的戴爾,經常受邀演講創新與策略主題,提供這些領域的諮詢顧問與訓練課程服務,服務過的客戶包括百特醫療產品公司(Baxter International)、波音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卡夫食品公司(Kraft)、奇異集團、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美敦力醫療產品公司(Medtronic)。
海爾.葛瑞格森(Hal Gregersen)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領導學教授,在此之前,曾任教倫敦商學院、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以及楊百翰大學,並曾是芬蘭土庫經濟學院的傅爾布萊特研究學者,擁有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學位。葛瑞格森有許多出版的合著,包括《從個人做起》(It Starts with One: Changing Individuals Changes Organizations),並發表過五十多篇學術論文。他著重將研究化為實際應用,經常為高階主管團隊提供諮詢服務,舉辦研習營,提供專題演講,客戶遍及全球,包括愛迪達(Adidas)、中東專線(Aramex)、墨西哥水泥公司(Cemex)、佳士得(Christie’s)、可口可樂、戴姆勒(Daimler)、IBM、英特爾、樂金(LG)、禮來(Lilly)、萬豪(Marriott)、諾基亞、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唐寧(Twinings)、世界經濟論壇。他也和社會型企業如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Room 13等合作,協助培育下一代領導人。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近期譯作包括《謝謝你遲到了》、《心態致勝》、《人生本來就塗塗改改》、《黑天鵝與不叫的狗》、《被討厭的商機》、《TED TALKS說話的力量》、《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平台經濟模式》、《Google模式》等。
各界推薦
前 言 找出創新構想的源頭
第一部 破壞性創新的自我學習
第一章 破壞性創新者的DNA
第二章 發現技巧一:聯想
第三章 發現技巧二:疑問
第四章 發現技巧三:觀察
第五章 發現技巧四:社交
第六章 發現技巧五:實驗
第二部 破壞性創新組織與團隊的DNA
第七章 創新公司的DNA
第八章 實踐創新者的DNA:人才篇
第九章 實踐創新者的DNA:流程篇
第十章 實踐創新者的DNA:理念篇
後 記 用創新改變世界
附錄A 發展發現技巧
附錄B 創新者訪談名單
附錄C 創新者的DNA研究方法
創新者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是什麼使得創新者與眾不同?許多人以為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解答,也就是天賦,有些人是右腦發達型,他們是較直覺、如脫韁野馬般思考的人,但天賦不是人人都有。只是研究結果真的可以證實這個答案嗎?我們的研究發現,創造力技巧並非只是與生俱來的基因特質,而是可以發展的。雷茲尼可夫(Merton Reznikoff)、多米諾(George Domino)、布里吉斯(Carolyn Bridges)和赫寧蒙(Merton Honeymon)的研究最能證實這點,他們研究117對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的創造力,讓這些年齡介於15至22歲的年輕人接受十項創造力測驗,發現同卵雙胞胎的表現當中,只有約30%可歸因於受基因影響;相反地,這些雙胞胎的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IQ)表現,約有80%至85%與基因有關。因此,基本上,智力是基因天賦,但創造力不是。就創造力而言,後天養成勝過天生性能。其他六項對同卵雙胞胎進行的創造力研究,也確認雷茲尼可夫等人的研究結果:在創新作為當中,約有25%至40%跟天生基因有關;也就是說,創新技巧約有三分之二是透過學習取得的:首先了解技巧,接著練習,最終對我們的創造力產生信心。這也是為什麼生長在某些社會的人,比較不會有創意地挑戰現狀而產生創新(或得諾貝爾獎),像是日本、中國、南韓和很多阿拉伯國家,這些社會傳統上提倡共同體與階級制,較不鼓勵個人主義與賢能制。雖然我們所研究的對象當中,許多創新者似乎天生具有創新天賦,但在訪談中,他們敘述自己如何從榜樣習得創新技巧,因為那些榜樣懂得如何穩當保險地發現新的做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