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利用遺忘曲線+筆記拆解術,打造「心流體驗」,啟動大腦「超頻模式」,記憶力極速成長!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利用遺忘曲線+筆記拆解術,打造「心流體驗」,啟動大腦「超頻模式」,記憶力極速成長!

作者:彼得.霍林斯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26日
ISBN:9789579094597
語言:繁體中文

★Amazon年度十大暢銷書★
★讀者4.5顆星讚譽好評★
 

  不怕你不會,最怕的是,你學不會!
  職場訣竅 × 斜槓跨界 × 語言學習 × 證照考試
  花更少時間,比別人更多成就
  取決於「快速學習」的能力!
 

  結合史丹佛、普林斯頓、柏克萊大學等頂尖學府、數位知名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
  經過驗證的實踐方法,有效避開誤區,讓學習速度就像子彈一樣快、狠、準!

  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同時也是本書作者的彼得.霍林斯在進入職場後,意外發現一名學歷造假、對工作內容一無所知的員工,居然在幾個月內,快速學會工作上所需技能,甚至達到「精通熟練」等級!

  他仔細觀察這位同事,不僅桌上貼滿便利貼,記事本上也寫滿筆記,甚至還有一組組「三步驟」指令來幫助自我練習,儘管一開始兩人表現天差地別,但最後卻不分上下──他才意識到,贏在起跑點不代表什麼,能夠「掌握學習技巧」,才是駕馭人生、邁向成功的重要關鍵。

  ★注意力難集中,如何避免分心、高效工作與學習?

  以下這些阻礙我們取得好成績、拖慢升遷速度,讓人力不從心的經驗或許你不陌生:

  ‧主管交辦的事總是記不住、左耳進右耳出
  ‧公司教育訓練與準則,怎麼學都學不會
  ‧別人一口流暢外語,自己天天練習卻毫無起色
  ‧好不容易學會的技能,過不了多久又忘記

  我們的大腦本來就無法長時間專注,如今再加上科技產品的干擾,要想讓注意力集中似乎更加困難;微軟研究顯示,人們的專注時間在2000年時有12秒,直到2015年只剩下8秒,遠比金魚的9秒還不如──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許多人花了時間在「學習」和「工作」上,卻往往收不到相對的成效。

  為解決多數人的困擾,彼得.霍林斯從諸多實驗中歸納得出,「時間區塊化」是改善「注意力不足」的良方,不僅能讓大腦有足夠時間休息,也有利使資訊停留在記憶中。

  ★啟動大腦「超頻模式」,學得比別人快又好!

  若你已經針對學習「時間型態」進行改變,卻仍然記不得、學不會。問題可能不在於你沒有天分,而是你遵循的學習方法出了問題!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理論認為,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衰退,如果不複習,你將很難把所學移往長期記憶。意思是說,人們目前無法改變「遺忘」這件事,只能想盡辦法,勤於練習、固化記憶。

  然而,要將記憶深植於腦海,並非簡單的事。若沒有找到適合方法,來啟動大腦「成長模式」,你還是沒辦法順利升級,更別說變成他人眼中的學霸、高手或專家。

  「子彈學習法則」強調學習可以像子彈一樣快速且精準。這套法則以「科學觀點」精準剖析十大學習法,反轉常見的學習誤解,幫你達到「加速學習」效果;不僅如此,更從「心理學角度」全方面改善你的心態與習慣,進而助你找到持續學習的動力!

  【你可以在這本書中學習到】
  ►►打造「心流體驗」的遊戲化學習
  ►►找重點最快速的「懶人筆記法」
  ►►臨時抱佛腳最好用的「閃卡記憶術」
  ►►為一萬小時定律加分的「刻意練習」
  ►►活化大腦記憶的「提取練習」
  ►►擺脫健忘陰影的「間隔重複學習法」

本書特色

  ★Amazon 4.5顆星好評,Kindle年度十大暢銷書
  ★《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作者最新力作
  ★將大腦調到「成長」模式,輕鬆擁有「學更多」的能力
  ★「學習技巧」科學化,快速把握「專業」和「機會」

專業推薦

  筆記女王 Ada
  閱部客創辦人、知識型YouTuber 水丰刀
  TED×Taipei講者、仙女老師 余懷瑾
  女王的教室國文老師 陳怡嘉
  手帳作家、斜槓律師 黃昱毓
  《拆解問題的技術》作者、企業培訓師 趙胤丞
  為你而讀執行長 蘇書平
  (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

  暢銷作家、人類心理學研究者、人類境況研究學者。具有心理學學士及碩士學位,曾與數十位各界人士合作。喜歡與家人健行、喝啤酒及嘗試畫畫,現居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著有《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

譯者簡介

林昀彤

  政治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報社與出版社編輯多年,目前為自由譯者。
 

前言 活用子彈學習法則,打造更好的自己
Chapter1 加速學習的先決條件,如何創造?
►學習時間區塊化,注意力更集中
►概念先於事實,理解先於記憶
►學習卡關?挫折會帶來改變契機
►建立筆記系統,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Chapter2 解密「記憶歷程」,學習如何學習
►三階段,將知識轉化成記憶
►決定複習頻率,「遺忘曲線」是關鍵
►活化大腦記憶的「提取練習」

Chapter3 十大常見學習法,你會幾種?
►擺脫費時無效的「盲目學習」
►「為什麼」比「是什麼」更重要
►確認你究竟懂多少的「自我解釋」
►學習動作與認知,交叉練習最高效

Chapter4 間隔重複學習法,幫助記憶固化
►多點喘息時間,大腦處理訊息更有餘裕
►幫你臨時抱佛腳的「閃卡記憶術」

Chapter5 讓人不知不覺就學會的「心流體驗」
►有動機,才能學得快又好
►對學習上癮?重點在遊戲化

Chapter6 調校心態,找出你的學習漏洞
►有利學習的心態,是什麼?
►破解「個人學習風格」的迷思
►加速學習的「懶人筆記法」

Chapter7 成為「領域專家」的必備策略
►光是努力沒有用,用對方法才有效
►為一萬小時定律加分的「刻意練習」
►德雷福斯模型,助你從菜鳥變專家
►八二法則,篩選首要學習目標

Chapter8 將知識內化,從教學中學習
►參與程度越高,學習效果越好
►門徒效應,「教別人」有利自我成長
►七大提問,找出學習絆腳石
►勇於面對回饋,讓人變更好的祕密

Chapter9 把習慣變天性,花更少力氣成就更多
►不輕易放棄,避免被負面思維綁架
►彈性思考,從不同角度看事情
►想抄捷徑,小心變成走歪路
►別一味相信,試著質疑並提問
►從經驗中學習的「比喻思考法」



活用子彈學習法則,打造更好的自己

  我的學習之路向來不平順,一語道盡我為何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始終表現平平。

  看來連我父母也很清楚知道有問題,所以選擇稱讚兒子的「生活智慧」,以及手有多靈巧。我猜不這樣的話,父母找不到能讚美的地方,畢竟他們根本沒機會誇讚孩子的成績。

  幸好,我跟其他的孩子不大一樣:既不會為這種事苦苦掙扎,也不會傷心難過。換作是其他人,或許會因為過度在意名列前茅的同學,而萌生挫敗感與嫉妒心。但我則單純地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一定非得用分數來評斷個人的價值。

  我覺得會這樣想的自己頗有見地。然而,在許多方面,這種想法極有可能使人走歪。

  不過,結果證明,在「分數不重要」這點我是對的。人生有一部分取決於你所認識的人,只是一旦成功建立人脈,下一步就得投入功績制度(meritocracy)中,證明自己的能耐了。這麼說好了,學習的觀念(即對新知的理解、記憶與應用能力)在職涯、人際關係、幸福等方面,是真正重要且足以改變一切的技能。事實上,儘管有人可能贏在起跑點上,但學習才是支撐人們邁向最終成就的骨幹。

  只要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就能在說大話遭人被識破前,確實「說到做到」;甚至挖掘出以往學習卡關時,絕無可能發現的良機。如此一來,你基本上就有能力駕馭人生的方向,想到哪裡就到哪裡,因為學習力是唯一的進入門檻!

  對我來說,第一份工作就有個最好的例子。

  當時有位名叫約翰的同事,比我晚幾週進公司,而我很快得知一個驚人真相。約翰不僅履歷造假,面試時也滿口謊言,因為他不但對自身職責一無所知,也不會公司同仁應該都要精通的業界標準軟體。

  我一開始很生氣,希望正義得以伸張,但有趣的來了─約翰的學習速度超級快。不僅在桌上貼滿便利貼,記事本上寫滿筆記,還寫好一組組「三步驟」指令來自我練習。他的學習幹勁令我欽佩,不出幾個月,工作表現就達到我個人標準的「精通熟練」等級,而這些都是他原本不會的技能。

  沒錯,約翰最初或許是靠說謊進了公司,但後來我們兩人的表現已在伯仲之間、不分上下。他很快就學會並上手工作內容,在公司任職好幾年。約翰的故事改變了我對學習過程與價值的舊有思維,帶來發人深省的頓悟──

  ‧過程:學習真的不難,而且一定有行之有效的系統,讓人得以運用且學得更好。畢竟,那些學業成績比我好老同學未必都比我聰明,你說是不是?

  ‧價值:哇,學習真的能開啟許多意想不到的大門。不但能顛覆既有的認知,應用層面也非常廣泛。不僅限於工作,還能擴及個人興趣與日常生活。學習讓我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那麼,學習究竟是什麼(不用專業術語說明的話)?

  學習是創造理想人生的方法。想打造更好的自己,學習是唯一途徑。學習是人們可擁有的一種最基本技能,如果欠缺此技能,你的存在又要如何改變或精進呢?

  歡迎來到加速學習的世界,各位一定能在這裡真正學會如何學習。


【學習時間區塊化,注意力更集中】關於學習的條件,務必優先列入考慮的便是注意力(attention span)。自二○○六年起,非營利組織、全球聞名遐邇的「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and Design,科技、娛樂與設計),邀請來自各階層、各行各業的傑出演講者與領袖擔任主講人,製作了一系列線上影片。從此,TED演講(TED Talks)成為大眾瘋狂轉載的資源,分享理念並傳遞靈感。 TED演講最大的成功關鍵在於「簡短」:所有演講都濃縮在短短的十八分鐘內。TED首席策展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說明:「十八分鐘的長度足以讓聽眾進入狀況,卻又不至於分心和覺得無趣……由於這項規定,演講者從原先習慣連講四十五分鐘,縮短為只能講十八分鐘,他們因而開始深入思考自己真正想講的是什麼?想傳達的關鍵重點又是什麼?」 好萊塢電影的長度,幾乎都控制在一百五十分鐘內;二○一六年,半數電影的片長約為兩小時。人們之所以比較容易坐著看完電影,是因為看電影本質上屬於一種被動行為:影像經過精心處理,無須動腦耗神就能發揮想像力。 另一方面,TED演講則更為主動,更需要觀眾的參與性,故內容要更精實,而且大多只有一位演講者在台上走來走去,圖像或影像的視覺刺激不多。所以,TED演講只能簡短,毫無例外。一切表現都經過精密設計,以配合人類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力求在短時間內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不過,儘管程度不一,看TED演講和電影仍會消耗腦力。大腦到了某種程度就會開始疲倦,必須休息一下來重新充電,無論是分心或放鬆都行。無論是為時一小時的課程或三小時的影片,人的精神到頭來只會越來越渙散。 ●人的注意力能集中多久?研究顯示,健康成年人的注意力平均可維持十五分鐘。微軟公司所做的研究則聲稱人類的「立即注意力」(immediate attention span,指以單一事物為單位的專注力)平均只有八點二五秒,比金魚還短。經研究證實,金魚一生的專注持續時間幾乎都維持在九秒。 人們只能盡量學習如何維持注意力,故而有許多關於學習與記憶力的研究都以「時間型態」(aspect of time)為主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