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避險:避險基金超級經理人分析,為什麼空頭將至?該持有什麼可以避災甚至發財?景氣還要多久才會來?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大避險:避險基金超級經理人分析,為什麼空頭將至?該持有什麼可以避災甚至發財?景氣還要多久才會來?
◎遇到戰爭或病毒危機,手上抱什麼才能保值?黃金?美金?或是一個菜園?
◎股市空頭時,第一步不是馬上賣股票,而是了解中央銀行正在做什麼?
◎當全球化開始停頓,我的錢要投資什麼才能安全又保值?
本書作者塚口直史是有20年以上資歷的資產運用管理基金經理人,
負責統合以歐洲、中東、非洲為主要投資地點的資產配置
在雷曼金融風暴期間,許多基金都出現虧損,
但他操作的基金投報率高達50%以上,在貝萊德數百筆基金中奪下第一名成績。
怎麼辦到?靠的不是當下的市場資訊分析,
而是動態資產配置 : 就是當A條件出現,就知道會發生B事件,
便可以建構出分散各種風險的最佳投資情境組合。
.紙幣才是世界的基礎,不要不信!避險的第一步:是了解中央銀行在做什麼。
紙幣就是一張紙,為什麼值錢?因為它擁有和貴金屬同等的價值。
但是,只有行事獨立的中央銀行,才能讓這張紙產生信用,
所以,最安穩的投資標的,是具獨立性的國家的央行發行的貨幣。
.全球化停頓了嗎?我的錢該怎麼辦?
當全球生產基地從勞力密集的中國,移往高租金的美國,物價一定上漲,
這時,你不該再投資只會帶來價格破壞的產業,更別把資金全押在股票。
.遇到大空頭和回檔時,你無法避險,但還是能應對,怎麼做?
當市場行情走跌時,你應把價格上漲的商品納入投資標的。
再拿這些商品的獲利,買進因大空頭而變得便宜的金融商品。
近20年來,有兩個投資專家就是這樣變成巨富(其中之一是喬治.索羅斯)。
這種商品怎麼找?操作時又該注意什麼?關鍵在於恐慌指數。
(臺灣有一檔具備恐慌指數的 ETF產品!)
.世局動盪,該怎麼找到適合的避險選項?祕訣就看二戰的金錢歷史。
戰爭時,最不該持有的資產就是紙幣!為什麼?關鍵在於發行量。
但最好要持有瑞士法郎和黃金,因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它們最值錢。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資產最保值?一個菜園!
要避險,你還得具備以下三點:地緣政治的知識、金錢的歷史,還有好奇心。
因為金融史總是不斷重演,你得先了解金錢的趨勢會如何演變。
各界推薦
科技財經主播、主持人/朱楚文
「JC趨勢財經觀點」粉專版主/Jenny
作者簡介
塚口直史
全球宏觀策略基金經理人。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系畢業。青山學院大學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科財經碩士課程修畢。畢業後進入富士投信投資顧問公司(現為Asset Management One)工作,隨後歷經花旗銀行國際金融總部短期利率貿易部門的歷練,之後進入世界最大規模的投資公司貝萊德,操盤全球宏觀策略基金。
雷曼金融風暴期間,許多基金都出現虧損,但該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居然高達50%以上,在貝萊德數百筆基金中奪下第一名的成績。2014年,他以莫斯科為據點,轉移至英系的避險基金,負責操盤全球宏觀策略基金。2015年,針對中國經濟危機所準備的投資布局奏效,實現了50%以上的投資收益率,以世界第三名的成績獲得表彰(基金評等研究機構BarclayHedge、2015年度全球宏觀策略部門)。同年,在俄羅斯國內的投資成績也是第一名(俄羅斯避險基金產業國際部門)。
自2018年起將據點移至歐盟,並設立、經營歐系避險基金。負責統合以歐洲、中東、非洲為主要投資地點的資產配置戰略以及全球宏觀策略。時常在彭博等國外媒體發表文章。
著有《向世界第三名的避險基金經理人,詢問連日本庶民也做得到的增加財富的方法》(朝日新聞出版)、《把資訊變成錢的模擬思考》(總合法令出版)等。
譯者簡介
鄭舜瓏
輔仁大學日文系、臺灣大學日文所畢。曾任博達版權代理公司日文版權業務,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消失中的銀行》、《主管該有的錢意識》、《世界紛爭現代史》(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30餘本。
推薦序一 人心動亂的時刻,你該如何避險、獲利?/朱楚文
推薦序二 掌握週期變動、了解風險,讓獲利極大化/Jenny
前言 金融史教我如何獲利,更帶領我避險
第一章 紙幣才是世界的基礎,不要不信
1.紙幣就是一張紙,為什麼值錢?
2.發明鈔票的法國人:商業避險兼活絡經濟
3.引發法國大革命的泡沫經濟
4.紙幣象徵信任,印太多卻換來亡國感
5.避險第一步:中央銀行做什麼
第二章 全球化停頓了嗎?我的錢該怎麼辦?
1.川普去你的全球化,結果會是……
2.不只避險,我還要聚富:看看荷蘭發跡史
3.貿易制裁下的荷蘭,開公司
4.江戶幕府鎖國,荷蘭卻可唯一例外
5.全球化的反動勢力崛起,然後呢?
6.這種破壞性創新企業的股票,不宜買
第三章 景氣不會一直悶,榮景在萌芽
1.景氣循環有四種,最該注意這一種
2.上一次國家大舉建設距今幾年
3.關注氫能源,其次再生能源
4.石油是能源的推力,也是阻力
5.避開石油與核能之險
6.新能源的基礎設施及其應用
第四章 避不開的市場下跌行情,你可藉此獲利
1.大空頭與回檔你無法避險,但能應對
2.持有能作為「恐慌指數」的商品
3.資產泡沫化的三條件,正在上演
4.你還買美債嗎?或者,只是存著?
5.空頭將至
第五章 空頭將至的證據
1.長期利率太低,美債正在泡沫化
2.以長短期利率差距和物價判讀景氣
3.當機構投資人不想買美債
4.當貸款利率越來越低
5.當國家由一個人說了算
6.當央行「很配合」
7.美國利率還會升,糟糕
8.極低利率逼銀行不避道德風險
第六章 虛擬貨幣可避險,有暴利,也會泡沫
1.中國為什麼對虛擬貨幣的需求暴增?
2.比特幣成了全球化之下的「黃金」
3.區塊鏈讓虛擬貨幣變可靠
4.比特幣的未來
5.重點不是虛擬貨幣,是數位合約
6.虛擬貨幣也會泡沫,很實際
第七章 動盪世界該持有的四個避險選項
1.祕訣就看二戰歷史
2.黃金
3.瑞士法郎
4.一個菜園
5.嚴禁持有大量現金
第八章 要避險,就要模擬各種未來
1.金錢歷史,地緣政治,好奇心
2.投資和就業都需要想像未來,採取行動
3.千萬不要期待安定
4.歷史會重演,讀史助你看出驅動因素
後記 抓住神的大衣下擺
推薦序一
人心動亂的時刻,你該如何避險、獲利?
朱楚文/科技財經主播、主持人
2020年之初,以全球肺炎疫情紛擾拉開序幕,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讓整個社會瀰漫在一股不安的氣氛中。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悲觀估計,疫情如果持續蔓延,全球經濟最糟情況將損失1.1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減縮1.3%,也因此媒體甚至形容,現在宛如全球經濟的雷曼時刻。
事實上,在疫情爆發前,我邀請上廣播節目分享的財經專家、投資達人中,有不少人就提醒2020年必須特別留意是否會落入全球金融十年大循環,這一些示警言論都讓未來經濟情勢變化顯得更撲朔迷離,令人憂心。
但對於做好充足準備的人來說,危機時刻反而是關鍵轉機,甚至是翻身致富的機會。《大避險》這本書的作者是知名的資產運用管理基金經理人,非常善於分析國際經濟局勢變化和逆勢操作,最知名的戰績,是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操盤的基金仍然能獲利五成以上,在貝萊德數百筆基金中奪下第一名。
他在書中,以金融歷史角度,協助讀者剖析國際財經新聞事件。他認為唯有了解過去,才能掌握未來,對於資產運用最有幫助的知識和經驗,並不是當下的市場資訊分析,而是累積與援用格局更大的金融史知識,幫助我們在極端變動的時代,靠正確判斷維持收益。
作者從「紙幣就是一張紙,為什麼值錢?」這一命題出發,探討貨幣寬鬆政策(QE),也就是各國政府貨幣脫離金本位制,且印鈔票救市後,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並且犀利點出,隨著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川普以及法國總統馬克宏當選,反映出極端全球化出現反撲,未來過度追求效率的企業,將會受到各國本土民意阻攔,全球將進入低生產力時代,資本活動陷入瓶頸的狀態將更加嚴重。、作者以此解釋為何虛擬貨幣興起,比特幣如何成為全球化下的黃金,並親身經歷九一一對金融業的衝擊,反思寫下在混亂時代下,可靠的資產手段只有黃金、瑞士法郎、一個菜園(確保維持生命所需的糧食),並且建議不要持有現金,不藏私的教讀者如何在大暴跌時避險。
「國家動亂起於人心動亂。要知道,人心亂源,十之八九來自米錢沒著落。」經濟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本書透過歷史,說明金錢的本質與虛擬貨幣的未來,揭開大暴跌時刻會出現的金融徵兆,和我們將會面臨的考驗。整本書讀起來精彩萬分也發人深省,特別是作者親身經歷許多金融危機時刻,更使得許多描述更為深刻,也格外適合在充滿變動的現在仔細閱讀,幫助我們做好準備、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非常推薦。
推薦序二
掌握週期變動、了解風險,讓獲利極大化
Jenny/「JC趨勢財經觀點」粉專版主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寬鬆的貨幣政策創造低利率環境,熱錢湧入各種資產類別,不僅是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也呈現一片繁榮的盛況。科技進步使得許多新興產業相應而生,許多倚賴互聯網的雲端產業、共享經濟與訂閱經濟幾乎都是輕資產行業,有些公司因為急需擴大市場而尚未獲利,卻可以因為預期的高度成長,在公開市場上創造令人咋舌的市值。
過去的自由貿易與全球化主義面臨挑戰,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行的美國至上政策,讓這個世界開始擁護保護主義,施行調升關稅,限定進口配額等措施,加重企業與消費者的整體成本。強勢的美國對其他國家施壓,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往往踩在危險的底線邊緣。
上述的現象都會讓金融市場處在巨大的不確定之中,變得更為脆弱。如同本書的作者塚口直史表示,未來的世界會處於多極化,由強權國家主導的世界、由獨占造成的強權企業,也會對整個世界的發展以及經濟成長帶來更重大的威脅。
然而,史上最長的多頭市場仍在進行中。金融市場無法預測,每天都有新的經濟、政治事件發生,或是任何未預期因素(傳染病、恐怖攻擊等災難)也會引發金融市場震盪。把時間拉長來看,你才會發現金融市場其實有跡可循。
價值投資人霍華•馬克思(Howard Marks)曾說:「我們不能預測,但是可以準備。」當你懂得辨識市場的週期循環,你就越能掌握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一個完整的投資決策,包括確定你所處的經濟週期,了解週期是否會持續下續,思考有什麼原因會讓週期結束,以及擬定決策來應對下一個週期。
週期的變化由三個因素造成:利率、生產力與政治因素。利率可以衡量貨幣的價值,決定資產的價格,並影響市場上所有人對於購買力的預期,是要先消費還是後消費?但是,政府能控制利率的走向,這也是為什麼目前的市場處於資產泡沫時期,卻又難以破滅的原因。一旦政府無法再撐住市場,崩盤的程度也將會超乎我們的想像。
塚口直史在書中提到了他對於市場的理解與觀察,並提出風險來臨時的應對策略。在他從事基金經理人的事業生涯中,了解到投資人應該擁有宏觀的視野、微觀的謹慎思考,才有辦法在雜亂的資訊中冷靜分析,找到獲利的機會。
除了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作者強烈建議投資人應該積極的了解金融史,藉由過去的教訓來想像未來,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沙盤推演。這樣的目的是讓投資人在危機來臨當下,你的思考與行動之間沒有時間落差,在資訊傳遞速度極快的現今投資環境,能比別人早一步行動的人才會是市場上的贏家。
最後,提醒讀者投資不應該只看眼前的獲利,更應該了解的是風險的重要性,因為只有讓損失極小化,才有辦法讓獲利極大化!
前言
金融史教我如何獲利,更帶領我避險
我的工作是資產運用管理的基金經理人。掌控全球資產配置基金,將資金分散投資全世界各地,已經有二十年以上的經驗。
金融產品有一種很獨特的不確定性,那就是: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我每天的工作,除了運用資產配置來獲利,還有一個重大任務就是避險,盡量減少因為不確定性因素而造成損失。
藉由長年操作的經驗,我發現一件事:對於資產運用最有幫助的知識和經驗,並不是當下的市場資訊分析,而是累積與援用格局更大的「金融史」知識。
看過這麼多基金經理人來來去去,自己也是長期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一員,我發現,如果不具備金融世界史觀,長期來說,絕對不可能提高投資績效。
本書將透過「歷史」這個切入點,說明金錢的本質與虛擬貨幣的未來,以及通膨、泡沫等經濟現象,還會提及過去不斷重複發生的景氣變動模式,和未來世界的面貌。
市面上談論金融史的書籍多不勝數。當然,了解金錢的歷史,對於投資來說非常重要。但是,本書的功用不僅只於此,我還會深入解說各種可實踐的財經知識以及投資技巧,希望可以在投資方面幫助各位讀者。換句話說,我會加強「援用」歷史的部分。我想,也只有像我一樣,每天仍在投資市場中打滾的現任基金經理人,才做得到這一點。
讓我們說得更具體一些吧。
在世界劇烈變動的今天,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像年金基金這些機構投資人如何管理資產。
民眾存放在投資機構的資產,大多都是以「靜態資產配置」的手法管理,但這種做法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這樣的手法通常會規定,編入投資組合的資產要維持一定比例,例如股票占四成、債券六成,不能變更。
當市場行情持續下探,投資人為了維持固定的資產比例,只能不斷「攤平」(價格越跌、越是買進)使得這類綜合投資組合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中。
過去就有這樣的例子,當雷曼金融風暴發生後,許多年金基金都是用這樣的手法運用資產,結果使傷口不斷擴大,最後導致信譽掃地。
另一方面,歐美近十年來,從對雷曼金融風暴的反省中,開始建構一個針對極端變動時代的運用方法,也就是「動態資產配置」。
這種方法會配合時勢,果敢的改變投資組合。但它的難處在於改變投資組合的同時又要維護收益。如果想要維持收益,我個人認為,關鍵就在於本書要探討的金融史觀。
所謂的金融史觀,是指用更寬廣、更深入的方式學習金融歷史,不僅可以學到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模式,還能探究事件的本質。
當你累積許多過去的事例,例如當A條件出現,就會發生B事件,你就可以根據這些經驗,比別人更早一步建構出可能的投資情境,重新編排投資組合。只要重複演練多次,每當事件發生時,你就能自然而然的執行動態資產配置,建構出配合時勢、分散各種投資情境風險的最佳投資組合。
在本書中,我會一邊介紹幾個時代的重大事件,一邊說明如何在現今混亂的金融市場中,排除「預料之外」的情況做資產運用。換句話說,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援用金融史的知識來協助你賺錢與避險,這將是本書解說的重點。
紙幣就是一張紙,為什麼值錢? 通貨緊縮或負利率等,這些在教科書中也難得一見的極端經濟環境,如今我們卻目睹它們一一上演。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堪稱異常的狀態?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答案就是「金錢」。 具體來說,應該是紙幣(paper money)。我認為,唯有先了解紙幣的價值根源,才能更正確的觸碰到,這世界發生的大事件的本質。 紙幣指的是用紙張做成的錢。約一百年以前,用黃金等貴金屬製成的硬幣,才是金錢的主流,其根源的價值來自於它擁有和貴金屬同等的價值,所以被廣泛當作貨幣使用。 但紙幣是用紙做的,它也有根本上的價值,只是就算連印刷成本也算進去的話,一張10,000日圓紙鈔的價值,約僅有20日圓。換句話說,紙幣光靠紙張本身,並不保有它面額的價值。至於剩下的9,980日圓的價值,可說是紙幣的附屬價值。 紙幣之所以能當作錢來用,是基於三項條件 所謂附屬價值,指的就是下面三項:價值的交換、價值的標準、價值的保存。如果以過去不使用金錢、而是以物易物的世界為比較基準來看,就更能凸顯出使用金錢的便利。 在過去以物易物的世界,如果想獲得自己想要的物品,就必須先準備好對方想要的物品才行。這代表你在換得理想標的物之前,勢必要經過多次以物易物的過程,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和人力。 先前提到的9,980日圓的價值其中一部分,就是它替你省下這些工夫(價值的交換)。隨著越多人使用相同的貨幣,大多數的產品都能以金錢為基準衡量時,大家省下的心力和時間就越多(價值的標準)。這樣的狀況,從古至今、乃至於未來都不會改變;就算改變,也是變得更精緻。當大家都接受這樣的觀念,就代表每個人只要存錢,就能買到所有想要的東西。這麼一來,金錢的價值就出現了(價值的保存)。 這種價值的保存,同時包含紙幣的物理性保存價值。如果錢幣做得像泡沫一樣稍縱即逝,那就令人傷腦筋了。 在本章,我們將會回顧紙幣的歷史。為什麼先從這個部分開始?因為了解歷史,是了解經濟本質最簡單的方法。透過這段歷史,就可以更容易理解現今最流行的虛擬貨幣所隱含的根本意義,以及它對我們未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