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可以不拔牙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矯正可以不拔牙
齒列矯正不必拔牙
讓你展現迷人笑容、良好體態,漂亮又健康
◎習慣重於遺傳
牙齒亂、暴牙、戽斗、小下巴、咬合不正……
比起遺傳,習慣對牙齒外觀及臉型的影響更重大
◎把握矯正黃金期
換牙前、換牙中矯正,及時避免牙齒及臉型問題
◎口腔周圍肌肉功能訓練
正確呼吸、咀嚼、吞嚥、發音,勤做口腔周圍肌肉功能訓練
大人、小孩都能因此呼吸暢通、一夜好眠,進而擁有美好體態
◎整合口腔矯正
實際案例說明,了解矯正方式與流程
不拔牙的矯正結果不僅讓人滿意,亦能長久維持成效
名人推薦
李士元、吳明珠、吳淡如、敖曼冠、郭博昭、黃年、謝天渝
醫界、學界、媒體人 一致推薦
「本書是難得一見將牙醫學與腦科學進行整合探討的專書。不但回顧了部分先前的學說,也透露了不少趙醫師的創見。」──郭博昭(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所長)
「女兒能遵從趙醫師配合整體考量的治療方式,並在潛移默化之下,更養成照顧自己的牙齒以及整體健康的習慣。讓子女活得美麗、健康,這樣的習慣與變化是我們所能提供最好的禮物。」──敖曼冠(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
「很高興看到臺灣有牙醫師,勇於打破傳統,學習並研究促進民眾健康的方法。在此感謝趙醫師的努力與付出。」──謝天渝(前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前中華牙醫學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趙哲暘
在花蓮出生、臺北長大,父親是嚴謹和善的醫師,母親是慈眉善目的慈濟委員。父母親的身教與言教對其人生與診療工作的影響十分深遠。雖然長期工作繁重,但只要有機會照顧病人,總是用盡全力改善病人的口腔健康;更期許自己行有餘力能發揮所長去幫助更多人。曾因親身體會甲狀腺亢進的不適,決定將多年行醫經驗與研究所得集結成冊,以期推廣強調不管社會如何進步,醫療終將回歸以人為本的方式。
學經歷:
氧樂多牙醫診所、仁祥牙醫診所院長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前慈濟臺北分院主治醫師
臺灣整合口腔矯正醫學會理事長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畢業
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植牙美學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植牙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會員、臺灣口腔矯正學會會員、遠絡醫學會指導醫師、睡眠醫學會會員、能量醫學會會員、慈濟人醫會醫師
著有《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顧好牙齒,讓孩子不生病》
推薦序
前言
第一章 牙齒矯正可以不拔牙?!
1 了解拔牙矯正對身體的影響
2 重新思考根本成因──認識不拔牙矯正
第二章 牙齒不美麗,都是DNA的錯?
1 從表觀遺傳學看牙齒問題
2 影響身體的不良習慣
第三章 理想的肌肉功能,理想的身體狀態
1 吞嚥學問大──理想的吞嚥型態
2 發音的異常型態
3 口腔周圍肌肉功能自我練習
第四章 牙齒、呼吸與體態息息相關
1 臉型的由來──頭顱骨的生物性律動
2 拔不拔牙,大有關係
3 牙齒咬合決定體態平衡
第五章 不拔牙矯正這樣做
1 矯正前一定要了解
2 擴大顎弓──功能性矯正裝置
3 牙齒排列變簡單
第六章 把握矯正黃金期
1 四~六歲:乳牙齒列矯正
2 七~九歲:混合齒列初期矯正
3 十~十二歲:混合齒列後期矯正
附錄
結語
是理念也是終生職志──不拔牙矯正 醫學在進步,不同的治療理念逐步發展,全人整合醫學逐漸成為顯學。齒顎矯正治療自然無法自外於整合治療的趨勢,特別是牙齒與頭顱骨的密切關係──無論是頭顱律動影響上下顎骨發育;可能出現鼻道狹窄或是容易往後壓迫舌頭;牙齒排列影響舌頭活動空間,進而影響咽喉氣道;飲食精緻化導致顎骨發育不足──現況下,兒童口顎系統的發育愈來愈不理想,臺灣尤其嚴重。 靠診療工作只能幫助到少數病人,因此寫下這本書,希望可以透過書籍或更多平臺,將這些健康知識推廣出去。 書中除了闡述我個人的治療理念,寫作的第二個目的,是希望為患者建立正確的矯正態度與觀念,避免繼續受到不良習慣的影響。不管矯正過程有沒有拔牙,都必須先面對自己、找出根本原因,看看自己是否習慣口呼吸,咀嚼、吞嚥、發音、表情方面是否有不良習慣。要掌握齒列不整與咬合不正的原因,必須從改變習慣做起,醫師只能提供協助,真正幫助自己的還是自己。 疾病之所以產生,除了少部分因遺傳或意外所造成,大部分還是不良習慣所致。口顎系統的功能異常則更為深遠,因為是從父母養育孩子就已經開始,而且直接影響到維持生命的呼吸與進食兩大系統。如果口顎系統發育良好,孩子勢必健健康康;口顎系統有狀況,不管是上呼吸道狹窄或是咀嚼能力變差,對孩子的健康都會有負面的影響。 這一切的改變,只能在喚起病人的自覺與重視後,讓病人自發改變,才能加快矯正的速度,也才有可能在矯正結束後,維持牙齒的整齊排列及美觀。 這些年來,從嘗試不拔牙矯正的技術開始,藉由DNA system矯正系統的課程邁入上呼吸道健康的重視,再經由脊骨牙醫學(chirodontics)的知識理解到牙齒咬合對於上呼吸道、睡眠品質、甚至體態平衡的深刻影響。過去幾年開始重視所謂頭薦骨律動(craniosacral therapy)與上下顎骨的相關性,加上國外發展十多年的ALF(Advanced Lightwire Functional appliance)調控頭薦骨律動的技術,雖然還是單純在口腔內做治療,但是已經可以藉由牙科矯正裝置來輔助調整頭顱的律動,甚至可以搭配應用肌動力學(applied kinesiology),藉由一些簡單舒緩顱骨(Cranio-Somatic Therapy)的療法加快齒顎矯正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