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選擇:芝加哥自由市場經濟學派演變史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自由的選擇:芝加哥自由市場經濟學派演變史

作者:藍尼‧艾伯斯坦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25日
ISBN:978957136797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42元

「彭博觀點」(Bloomberg View)5大好書
影響世界的芝加哥經濟學派

  「很多人尋求自身利益的行動,會形成一種意想不到的經濟秩序。」─傅利曼

  經濟學家不僅要能解釋過去、預測未來,更重要的使命是為人類創造最大幸福。但,應該做什麼、如何做,才能創造最大幸福?每個經濟學派有不同看法。

  一九六○年代崛起的芝加哥經濟學派的意見,曾經左右英美兩國的經濟政策,主導全世界經濟學發展。芝加哥經濟學派認為,政府不必為人民謀幸福,因為自利的人會努力追求對自身最有利的事,政府只要提供公平競爭的政治與社會環境。從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經濟學獎開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有二十八人獲獎。他們是自由主義經濟學者,也是公共知識分子。

  本書作者艾伯斯坦是自由意志主義學者,曾出版傳記《傅利曼的選擇》、《海耶克的一生》,他探討古典自由主義與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發展,以及芝加哥經濟學派觀點的演變,與這些觀點目前的應用。本書是艾伯斯坦第十本關於經濟與政治思想的著作,著墨古典自由主義的理論、海耶克與傅利曼的見解,是芝加哥大學從一八九一年創校以來,第一次對經濟學系做完整的紀錄。讀者可以從中得知,芝加哥大學的傳統是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有過哪些經濟思想學派,以及芝加哥經濟學派對目前經濟情勢的看法。

  艾伯斯坦書寫的不只是芝加哥經濟學派思想史,更多的是,他們如何反思所處的社會,提出改變人類生活、創造最大幸福的經濟學說,並說明芝加哥經濟學系領導人物之間的友誼與知識關係,包括維納、奈特、西蒙斯、傅利曼、史蒂格勒與海耶克。從亞當‧斯密到今天,作者以優雅的筆調,把古典自由主義思想的要角重新定位一番。

名人推薦

  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 
  伊曼紐爾‧賽斯(Emmanuel Saez),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好評推薦

  芝加哥經濟學派對學界與世界有很大影響。這本有份量的著作,以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告訴我們這件重要的事。──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 

  本書從芝加哥經濟學派的創立說起,讀起來毫無障礙又愉快。讀者透過本書會發現,芝加哥經濟學派比市場基本教義派老生常談的形象更豐富,也更細緻。──伊曼紐爾‧賽斯(Emmanuel Saez),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 

  論點詳細、論述吸引人,對這領域有很重大的貢獻。──《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簡介

藍尼‧艾伯斯坦(Lanny Ebenstein)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經濟系教授,教授經濟思想史。

  從一九九○到九八年,艾伯斯坦擔任聖塔芭芭拉教育局委員。出版十本經濟與政治思想史相關著作,包括傳記《傅利曼的選擇》、《海耶克的一生》。他的著作被翻譯多國語言,目前定居加州聖塔芭芭拉。

譯者簡介

林麗雪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專職譯者。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歡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譯有《QBQ!就是要傑出》、《3300萬人的聊天室》、《學校沒教的就業學分》、《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合譯有《怪咖成功法則》、《虛擬貨幣經濟學》、《如何打造營收上億的App》、《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等書。
 

作者序
緒  論  芝加哥經濟學派的歷史背景

第一章  洛克菲勒的大學與政治經濟學系
第二章  古典自由主義者 維納
第三章  到芝加哥之前的奈特
第四章  一九三○年代的芝加哥與奧地利經濟學派
第五章  西蒙斯與累進稅制
第六章  考爾斯委員會與凱因斯
第七章  芝加哥經濟學派
第八章  學術界的芝加哥經濟學家
第九章  法律與經濟學,以及政治哲學
第十章  芝加哥時期的海耶克:古典自由主義哲學家
第十一章  經濟學家與公共知識分子傅利曼
第十二章  一九八○年代與當代自由人主義

結語  芝加哥經濟學派的當代應用
附錄一  採訪傅利曼談海耶克
附錄二  薩繆爾森有關傅利曼的回信

 

緒論芝加哥經濟學派的歷史背景如果深入探索芝加哥自由市場經濟學理論的根源,就能發現最重要的思想根源在於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初數十年期間,蘇格蘭道德哲學家與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以及英格蘭政治哲學家與效用主義(utilitarianism)創始人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兩人的著作。斯密與邊沁兩人主宰經濟與政治思想,邊沁又受到斯密極大的啟發。他們兩人再加上偉大的約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與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 1806–1873),在十七世紀晚期到十九世紀初期,他們四人是輝格黨(Whig)早期古典自由主義陣營與自由派作家與思想家中,最具份量的經濟學家與政治哲學家。由於斯密的著作,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世人的視野。斯密在著作中高度推崇國家自主經濟(national economy),這是一種能自我維持且具有自主性的制度,雖然制度是由政府塑造,但絕對不能經由政府決定或指示,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論點。斯密的精采洞見包括:進行交易時,雙方都能受惠;對社會來說,有知識的利己主義比利他主義更可靠;比起較不複雜的經濟體,分工或專業化會大幅增加生產力;經濟活動、收入與財富,對道德也有益。斯密的說法非常具有現代性。而邊沁對效用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基本假設的說法則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就是是與非的衡量標準。」最重要的一點是,斯密與邊沁都肯定,每一個人體驗幸福的能力是相等的。因此,他們兩人都支持民主政治(邊沁又比斯密更支持),以及社會整體與個人能得到最大財富與收入的經濟制度。斯密與邊沁兩人都是溫和的平等主義者。他們雖然不是極端的平等主義者,但兩人都理解,比當時社會更公平的收入與財富,對促進人們的幸福,確實至關重要。他們在當時社會看見一個相當龐大的貴族階級,他們既無生產力,也不配擁有這個地位,於是想要改變這個世界與這個階級的地位。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立場可以被視為政治左派。斯密追求的是國家的財富,也就是整體國民的財富,而不是一小群階級的財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