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解密 卷四:維繫身心平衡運行的君主之官:心經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經絡解密 卷四:維繫身心平衡運行的君主之官:心經
「察言觀色」認識心經,教你閱讀人體健康指數。
中醫師不解之密大公開,掌握身心共治的關鍵樞紐。
心臟五行屬火,宛如太陽,時時刻刻跳動不能休息,一生總跳動次數約為25億次至30億次。心是生命之本,主血主脈,也主一個人的神志,是五臟六腑的君主之官,就像一國之君,掌控一個人的身心狀態。心經系統雖然很短,卻像中心樞紐似的連結了各方重要的經絡系統,成為身心平衡運轉的關鍵掌舵者,而且還能維持情緒的穩定。
中醫看心不只是一顆會跳動、將血泵出的器官而已,將「腦」納入「心」,正是掌握人的意念與產生情感的源頭。
中醫自古就知道身與心之間會互相產生影響,強調身心共治,身心平衡才算健康。人體的氣血循環正常,身體就會健康;一旦氣血循環有障礙,疾病就會產生。因此中醫特別強調「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以及「百病生於氣」的觀念。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常被3C產品所制約,失調的生理時鐘和失控的情緒,都影響心神的安定,造成許多身心症的問題。心既是情緒控管的最高單位,有穩定情緒的作用,同時又是情緒衝擊的最前線,很容易被情緒所干擾,這樣的特質,讓心成為敏感且容易受傷的臟腑。
中醫診治心臟疾病,不會只看到心臟問題,而是透過中醫學特有的整體觀,從經絡以及臟腑來揭露身體、情緒、情志的影響。沈醫師在書中透過經絡系統來「閱讀身體」,教大家在日常中如何「察言觀色」,讀懂身體的求救訊號,並透過心經循行部位的變化,了解經絡系統如何將身體和心理的秘密顯現於體表,只要能夠掌握並且善加運用,就能及早發現與治療,發揮中醫「上工治未病」的理想。
本書特色
●「心之華在面」,所以相由心生,本書教你「察言觀色」,找出身心健康狀態的秘密訊息。
●心臟是12條經絡系統的總指揮,統合協調人體的各個臟腑。心臟也是人體最敏感的臟腑,隨時處於決策和變動中,容易失去平衡而百病叢生。
●心經是人體12經絡系統的君主之官,也是身心平衡的總協調,身心共治的關鍵樞紐。心經也是深藏不露的治病高手,平常只要多揉按,就能達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心管EQ,腎管IQ,心經是深藏不露的協調高手,掌握人體各經絡的訊息,幫助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勇度難關。
●沈醫師不藏私公開「中醫師不傳之祕」,想學好中醫一定要珍藏,想一窺中醫經絡奧秘更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沈邑穎 醫師
古典針灸派傳人,專長中醫經絡研究。現任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慈濟大學臨床助理教授、經絡磐石團隊召集人。
從小就非常喜歡傳統文化,大學參加針灸社,從此愛上中醫。MBA留學期間,觀察到傳統中醫學深厚哲理中所蘊涵的前瞻性與發展性,決定棄企管轉中醫。師從台灣針灸四大派「古典針灸派」周左宇老師,秉持師訓以傳承和發揚經絡為終身職志。
一直懷念童年在大自然中翻滾的歲月,喜歡簡單的生活與純樸的人們,也掛心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的不足,2011年告別台北,來到好山好水好人情的花東地區,終於回歸自然,歡喜成為「小鎮醫師」,守護在醫療最前線,以實踐中醫天人相應的「全人醫療」。
著有《古典經絡針灸大家:周左宇醫道精要》、《中醫護好心》、《經絡解密˙卷一》、《經絡解密˙卷二》、《經絡解密˙卷三》。
從心經邁入十二經絡系統的第二團隊
《經絡解密 》導言
前言
心經總論
心臟是身體的君主之官,
也是自己生命故事的編劇和導演
心具有明君的特質
認識心臟的三大對應關係
一、心與天地的對應關係:心臟對應太陽的特質
心是南方的太陽,心的熱象反映在額頭部位
心的五行屬火,造就了中醫「重視陽氣」的理論特質
二、心與身體的對應關係:心臟對應神志、血脈與面部的特質
1.身體功能的心
【心主血】
【心主脈】
中醫典籍指出:心所主的脈包含血管與經脈
異常脈動:脈結代
異常脈動:心動悸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之理
體虛的病人該如何放血
【汗為心之液】
心陽加於陰液成為汗
汗血同源
各種汗出的意義
臨床上還有三種特殊汗出
【心主面與色】
常色: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健康時的面部顏色
病色:人體在病理狀態,生病時的面部色澤
相由心生:因為心之華在面+心主神志
臉的膚色也能看出個性
陽明主面跟心之華在面有何不同?
其榮色也的其他臨床應用
五輸穴中滎穴特性的臨床應用經驗
烏青眼的中醫治療經驗
2.心理功能的心
【心主神志與藏神】
中醫的心統轄現代的腦
神志對身體的影響
心臟與情緒之間互相影響
【心開竅於舌,其聲為言】
【心之志為喜,五聲為笑,五味為苦】
心具有喜笑的特質
心也有苦的一面,苦味包括味道、意志及情緒
人生的喜樂、苦痛都由心來掌握
心獨具精細的感覺與感受
三、心與其他臟腑的連結關係:聽命與進貢關係
五臟之中,心臟最攸關生命
心臟為五臟六腑的總指揮
其他臟腑與心臟所建立的「進貢關係」
心與肺的關係:心肺君相組
肺心有邪,氣留於兩肘
心肺有病,鼻為之不利
肺主嗅覺,心主感覺
心與脾胃的關係:御膳之路組
心為父,脾為母:日月勤奮組
脾主進食食慾,心主美食味覺
心與肝的關係:心肝累累組
心臟累:有著「馬上要斷電」的累感
肝臟累:有著「慢慢的沒電」的累感
容易被搧風點火的心肝
肝主視覺,心主感覺
心與膽的關係:勇氣心膽組
心與腎的關係:社會和諧組
心管EQ,腎管IQ
心與腎的超級大對比
腎主聽覺,心主感覺
人體血庫管理的黃金組合
心與膀胱的關係:防禦保衛組
心與心包、小腸的關係:打理善後組
心臟透過頭面五官來照顧五臟
小結:風光之下的辛苦
心經四大系統
一、心手少陰之脈(經脈)
手少陰心經 循行特色
心經循行特色一:
胸腹部的「好心腸連線」和「悲喜連線」
「好心腸連線」的故事:胸腹腔連線
「悲喜連線」的故事:胸部心肺連線
心經循行特色二:頭面部的「心眼連線」
心與眼睛之間的祕密
心經循行特色三:上肢部 「用心勾小指」連線
手臂關節處及小指都可以反應心臟的機能
手少陰心經 病候
心經在胸腹部具有橫開與縱開的力量
針灸開手針及原絡取穴特色
桂枝甘草湯與心經之間的特殊關聯
桂枝甘草湯與「心部於表」的思考
心經與婦科密切相關
二、手少陰之正(經別)
心臟有問題,臉上也能看出病癥
臉部的表情就是會洩露心事
臉部的顏色及肌肉可以判斷心臟狀況
「面 目連線」的臨床意義
「相由心生」真是如此嗎?
生活中為何常常「知人知面不知心」
整合五官官竅訊息的就是心!
「心—目連線」成為抒發情緒的管道
苓桂朮甘湯主治證與心經經別出於面有關
三、手少陰之別(絡脈)
舌部可以反應心臟功能及心理狀態
四、手少陰之筋(經筋)
心經經筋 循行特色
上肢部
胸腹部的「心腹專線」
「乳胸 賁臍」這段經筋具有三個特殊意義
心經經筋忠實呈現心臟的狀況
心經經筋 病候
五臟皆有心痛,胃心痛與真心痛最難分
歷代有「伏梁」之證的說法
心經可以治療遠端對應部位的疼痛並調整身體結構
治療足跟痛
調整華佗夾脊的結構
心經四大系統總複習
心經的保健
一、平日護心法
多吃「食物」少吃「食品」護好心
「冬吃蘿蔔夏吃薑」的真諦
中老年人在寒冷季節必須注意蘋果臉
請為你的心臟穿衣服
二、常用心經四大保健穴位
疏通心經的少海穴
安定情志的神門穴
強壯心臟的少府穴
開竅醒神的少衝穴
心經其他特色
腋窩也是民間常用的強心部位
手肘以上的穴位多有清熱效果
神秘的「靈通陰神」組合
三、心悸不一定要馬上治心,最好找出病因,從根本治療
二井一宣放血治心律不整經驗
中醫特有的「三因制宜」治法
心經的人生哲學
一、君主之官的專屬能力
心君統合協調和啟動各臟腑、經絡系統
心主神志,藏有主觀感受和記憶
心主血脈,面對流動與改變,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法
心主喜與笑,且苦味又入心,共同淬煉生命
心既是君主又部於表,成為敏感的臟腑
心具有陽光與熱情的特質,激勵我們勇敢迎向挑戰
二、心經世界中的變與不變
「變」是萬物不變的道理,心是維持平衡的天平
心對於時間變化的主觀感受
永久不變的是發自內心真愛的力量
三、心經循行路線教導我們的人生哲學
「心胸」代表視野格局和容人雅量
「面容」是心的鏡子,心變,相也跟著變
拿下有色眼鏡,轉動心念看世界
心口相連,口吐蓮花還是禍從口出?
君王之位連接小指,提醒謙卑內斂
四、君主之官的心也會迷航
心緒的迷航
時間的迷航
五、對於醫者的提醒
六、豐盈喜樂,時時運轉心人生
心臟是身體的君主之官,也是自己生命故事的編劇和導演(摘錄)心臟是君主之官,為人體五臟六腑功能的掌理者。「心」既是生命的原動力,也是精神的發源地,統管生命與生活最關鍵的功能,當然也是五臟六腑裡最重要的器官。古代醫生用宮廷中的官位來說明臟腑的功能和重要性,由「心」擔任君王管理天下是實至名歸,因此《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點出了「心」的重要性。中醫的「心」是指透過經絡系統的連結與四肢軀幹相聯繫成為心的系統,再與感官、情志、情緒等相連結,等於是涵括了現代醫學所講的心臟,以及腦部的感知、辨識、情感、記憶等功能,當然也包括神經系統在內。所以,中醫看心不只是一顆會跳動、將血泵出的器官而已,古人把「腦」納入「心」,心腦相通,而且心是腦的主宰,因此中醫所說的「心」,也是掌握人的意念與產生情感的源頭。19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新世紀(New age)心靈啟蒙風潮,其中珍.蘿伯茲(Jane Roberts)在她的賽斯(Seth)系列書中,讓賽斯這位高靈不斷透過Jane傳遞 You create your own reality的概念。這句話翻成中文可以用「萬物由心造」來說明。 在我們數十年的歲月中,時時刻刻都在做抉擇,即使不做決定,也是一種選擇。而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著我們的人生故事,做這些選擇以及完成的人都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其實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編劇和導演,持續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並善用周邊可以運用的資源,化為行動傳遞自己的理念和堅持。早期智慧型手機還沒出現的年代,使用單眼相機拍照可是一門學問,有次練習拍照時,赫然發現客觀的物體不變,但隨著相機鏡頭的替換、取景的角度不同等因素,所拍出來的照片竟然大不同。當下深深體會,我們都戴著一副有著既定成見的「有色眼鏡」在看這個世界,就像透過相機鏡頭一樣,從不同的角度在感受生命歷程,也如此地在刻劃自己的人生!我很喜歡宋代詞人蔣捷的一闋詞〈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